叶梦得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思想,崇尚凛然的气节和忠烈刚毅的品质。他忠君爱民,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当然,坎坷的政治命运和现实人生,亦使他中年以后归心渐长。故在其人生理想中,仕与隐,进与退,共存为两极,使其在“兼济”与“独善”中,几乎臻于完美。叶梦得的政治生命绵长,政治实践尤为丰富,其中可圈可点处颇多,如颖昌之政、两度建康之守、抗金之绩等。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后来学东坡者,叶少蕴、蒲大受亦得六七。”,关子东云叶梦得词,“晚岁落其华而能实之, 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尽《四库全书石林词提要》云“是以旧刻颇有与东坡词彼此混入者,则注谓梦得近于苏轼, 其说不诬。”王兆鹏先生认为叶梦得“不仅词的` 韵制' 得东坡十之六七, 其生活态度也同样得其六七”。岳珍《碧鸡漫志校正》卷二,34 页, 巴蜀书社,2000 年版。⑤《四部备要·宋六十名家词》。⑥《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第六章145 页,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年版。黄文吉认为叶梦得“因为受到苏轼的影响, 所以他的作品时时刻刻流露出豪迈、旷达的意境来”。①《宋南渡词人》第四章,170 页,台湾学生书局,1985 年版. 刘扬忠先生认为“苏轼词中占主导地位的那种超旷的情怀、清高的格调和疏淡的韵致, 对于中年之后渐生退隐之心, 刻意要以啸傲山林为乐、与清风明月为伍的叶梦得更具有吸引力。因此,他的词渐消`雄杰'之气,渐多`简淡'之姿和旷达出世之调, 终于山悲壮苍凉转入清旷超逸一派。”“叶梦得这种学苏轼偏取其旷达之风的道路, 其实就是南渡词人中大多数文士共走的道路。”《唐宋词流派史》, 第五章,363 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达观。叶梦得一生多坎坷, 正直壮年, 却长期被搁置赋闲, 所以, 在词中, 他常以“山翁”、“衰翁”自谓,既是解嘲,亦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如“休笑山翁不住山……山翁元在此山间”流溪沙》“山翁倒载, 日莫习池回, 问东风, 春知否, 莫道空归去”蓦山溪》“不辞常作坐中宾, 只愁花解笑, 衰鬓不宜春', 临江仙》“岁将晚, 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水调歌头》“老去狂犹在, 应未笑衰翁”。水调歌头他直接援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而作的《鹤鸽天》词, 就表现了一种“美秋颂秋”的别样情环。王兆鹏先生认为“叶梦得开朗的性格、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常常在对时序节物的情绪体验中表现出来”,“他不恨` 岁华' 时序, 也不像李商隐那样` 锦色怨年华'虞美人,始终是那么乐观、自信、自强”,因此便会“引发我们对人生、生命的思考、沈吟,从而感发一种乐观向上的生命力”。这是很有道理的。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休研究》第五章“此志应难夺”—迁客的信念,120 一121 页。直接隐括苏轼诗文入词,用东坡词韵乃至词意作词。如《鹤鸽天》一曲青山映小池。绿荷阴尽雨离披。何人解识秋堪美, 莫为悲秋浪赋诗。携浊酒, 绕东篱。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词末尾有一段小注,云“梁范坚常谓欣成惜败者, 物之情。秋为万物成功之时, 宋玉作悲秋, 非是。乃作美秋赋云。”而《乐府雅词》卷中在该词词牌之后尚有一段文字,曰“东坡尝有诗曰`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处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非吴人无以知其为佳也。余居有小池种荷, 移菊十本于池侧。每秋晚, 常喜诵此句, 因少增损, 以鹤鸽天歌之
叶梦得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