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讲中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包括省区辽冀京津鲁和闽两海两江和两广黑吉内蒙和晋豫两湖皖赣 9 省区青新甘宁陕藏渝云贵川面积比重 16% 27% 57% 人口比重 % % % 社会经济水平最发达居中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居中较慢地带性差异自然原因位置临海,交通便利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利于开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能源短缺大部分地区湿润、半湿润,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势低,较有利于开发利用距海较远,不利于对外开放距海较远, 位置闭塞气候较干燥, 日照充足多海拔较高或地形崎岖不利开发社会经济原因 1 近代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好。 2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思强。 3 改革开放起步早。 4产业结构较合理, 5 城镇化程度高。 6 生产力水平高,7 便于引进外资, 8 交通便利 1 工业基础薄弱。 2 思想观念保守 3 第一产业结构比重大 3 乡镇企业不发达 4 文化教育落后 5 生产力水平低 6 引进外资少 7 但随着西部的开发,前景可观优势 1 工业基础雄厚,地位最高 2 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 3 经济高; 4 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 1 能源,矿产优势 2 粮油棉糖重要产区3 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较发达 4交通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1 边境贸易优势显著 2 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 3 西南地区水力资源充足存在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淡水资源短缺, 有些城市人口密集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严重铁路运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渡砍伐, 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潜伏的洪水决口危机。长江中下游洪涝问题,长城沿线风沙问题大部分地区工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不发达,交通设施落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西南地区交通困难阻碍经济发展 2 二西部大开发范围: 青、新、甘、宁、陕、藏、渝、云、贵、川、桂、内蒙古,共 12 个声级行政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70% 。人口占 % ,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 20% 。三资源的调配 1 .南水北调意义:我衡,总结为“三多三少一个变化大”的特点,也就是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的是我衡。我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特别是我国的华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工农业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量有限,这就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市江都段引水,抽进京杭大运河,用闸控制,用 13 级抽水台阶, 逐级提升,至天津。沿路供水,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逐段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水质差,沿线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可能被污染。中线分两步:第一步把丹江口水库的汉水引到华北平原,第二步,长江三峡工程完成后,将三峡水库的水引入丹江口水库, 加大引水量。主要解决北京缺水问题, 供水范围:京、津、华北地区。拟采用“封闭式”的输水方式,沿途穿越河道,采用立体交叉式通过,
三大经济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