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撮痧疗法治疗指南
彝医撮痧疗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借助橄榄油、清凉油、红花油、紫草油或彝药液等介质,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通过撮、拧、扯、提、推、抓、挤等手法,使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头痛、彝医撮痧疗法治疗指南
彝医撮痧疗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借助橄榄油、清凉油、红花油、紫草油或彝药液等介质,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通过撮、拧、扯、提、推、抓、挤等手法,使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适应证
1、中彝医适应证:头痛、头晕、感冒、腹痛、呕吐、泄泻、喉痹等。
2、西医适应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疼、三叉神经痛、急慢性咽炎、中暑等。
二、治疗方法
1、常用介质
(1)红花油、紫草油、橄榄油、清凉油、菜籽油、猪油等油剂。
(2)凡士林、雪花膏等膏剂。
(3)清水或根据病情煎制的中彝药(如姜汁、伸筋草、桑枝等)药液。
2、常用撮痧部位
(1)头颈部:印堂、太阳;廉泉、天突、大椎;及分布于人体浊气第一条通路的5对椎上穴等。
(2)肩背部:人体后正中线及其分布于浊气第一条通路两旁的31对椎间穴。
(3)胸腹部:人体前正中线及旁开2寸或4寸的地方。
3、常用手法
(1)拧痧法:操作者五指屈曲,用大拇指与示指对准撮痧部位,用力夹紧并提起皮肤至最高处时,两指同被夹紧的皮肤一同适度旋转,然后松开,使皮肤恢复原状。如此反复进行,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10-30次,至皮肤部位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痧斑为度。注意此法操作时不能带动肌肉,多适用于颈部。
(2)扯痧法:操作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示指弯曲如钩,并用这两指的第二指节(或用大拇指和示指第二指节)对准撮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夹起,用力向外滑动,然后松开。如此反复,以有“巴巴”声响为佳,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10-30次,至撮痧部位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痧斑为度。注意此法操作要带动皮下肌肉,多适用于鼻根、前额、及颈背部等肌肉薄弱处。
(3)挤痧法:操作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两手(或单手)示指、拇指指腹相对用力,有规律的相互挤压,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为度。此法多适用于头面部、颈部、肩背部等皮肤薄弱处。
(4)抓痧法:操作者以拇、示、中三指用力或五指并用,在撮痧部位将肌肉迅速抓紧提起后自然松开,手指依次在患者体表移动,并交替、持续、均匀的提起撮痧部位,反复操作至皮肤出现痧痕斑为度。此法多适用于背部和腹部。
(5)推痧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大鱼际、小鱼际或手掌跟紧贴撮痧部位,以适当的压力在皮肤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反复推按20-30次,至皮肤充血出现痧痕为度。此法主要适用于腰背部。
4、疾病治疗举例:头痛病
彝医撮痧疗法治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