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班级: 专升本环艺
目录
芝加哥学派的简介
芝加哥学派历史背景
威廉·勒巴伦·詹尼简介
沙利文简介
沙利文的成就
莱特简介
莱特的设计思想
莱特设计作品
芝加哥学派
名称:芝加哥学派
所谓的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城市的建筑而言。这是美国建筑界与世界建筑界对芝加哥城市建筑的赞美之词。
(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不再拘泥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形制,从实用出发,建筑以矩形立方体为主。早期有用全砖结构的,不久就转为用钢铁框架作为基本承力结构加砖贴面。立面用网格分割,和钢铁框架达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很大的窗户及有利于通风、采光,也和立面的设计呼应,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韵律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芝加哥信托大楼
芝加哥学派的历史背景
1871年,芝加哥城大火,将市区大批木结构的简易房舍烧得精光,“但这把火却给建造这个新型大都会创造了条件,为利用一百多年来欧洲发展起来的新建筑材料和新技术,提供了一显身手的场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筑师纷至沓来,为了节省土地,市政府对征用土地规定了苛刻的条件,以迫使建筑师在设计中增高楼层,扩展空间,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在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逐渐形成了趋向简洁独创的风格流派,芝加哥学派由此而生。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芝加哥学派的历史背景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这个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了道路。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高速发展对建筑的需要。
威廉·勒巴伦·詹尼
( 1832 - 1907 ) 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 1879 年首先大胆地采用砖墙框架和铁制梁柱相结合的办法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货栈——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3 - 1885 年又设计建造了十层高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从而使政府和公众对这一试验作出了信任的结论。 1887 年,建筑师理查森设计的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批发部大厦,虽然还有点文艺复兴的影子,但外形已经简洁得多。 1891 年,丹尼尔· H. ·伯纳姆与约翰·韦尔伯恩·鲁特合作,设计了 16 层的莫纳诺克大厦, 1892 年又设计了 22 层的卡匹托尔大厦,高达 米,是直到 1899 年为止,芝加哥最高的建筑物。它的顶部采用了东方庙宇式人字形屋顶,所以芝加哥人称为“共济会庙( Masonic Temple )”。
第一栋高层建筑
1885年建成10层高的家庭生命保险大厦(詹尼设计, 1931年被拆除),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结构上没有承重墙,整个建筑的重量由金属框架支撑,圆形铸铁柱子内填水泥灰,1至6层为鍛铁工字梁,其余楼层用钢梁。标准的梁距5英尺,支撑砖拱楼板。砖石外立面,窗间墙和窗下墙为砖石构造,象幕墙一样挂在框架之上。建筑史称它为"钢铁结构进化中决定性的一步"
1885年建成的芝加哥的
家庭保险公司大楼,就
是
芝加哥学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