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风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和精神风貌等特征。传承初中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风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和精神风貌等特征。传承与传播本地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把当地的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本土资源的开发有所助益。
一、树立传承和传播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把民族音乐引进课堂
长期以来,农村初级中学的音乐教学资源仅局限于课本,忽略了本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民族音乐资源不能进入音乐课堂。许多学生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都十分陌生,这对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来说是一种损失。因此,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要树立传承和传播民族音乐的理念,把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爱上民族音乐,从而萌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念头。学习民族音乐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师有选择、有甄别地把一部分民族歌谣、民族舞蹈和民族乐器引进课堂,对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探究学习,找到本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优势
大理地区不仅山水如画,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音乐资源。
大理,是一个白族自治州,以白族为主的民族音乐非常丰富。单说白族调就有大理白族调、邓川白族调、洱源西山调、剑川白族调等种类,它们音调有别,格式多样,演唱起来旋律优美动听。其次还有打歌调。打歌调是在进行集体舞蹈时配唱的一种曲调,主要分为彝族打歌调和白族打歌调。本子曲也是白族调中常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特点是有人物、有情节,其实就是一首叙事长诗。诵经调是白族老年妇女在本主节或做庙会时诵经的曲调,青少年接触得比较少。洞经音乐在大理地区流传很广,它是道教音乐与白族音乐的融会,独具特色,是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洞经音乐弹奏时场面很壮观,集拉、唱、弹、奏、吹、诵为一体,生活在大理地区的孩子对此并不陌生。
大理地区民族舞蹈也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例如,白族舞蹈霸王鞭、草帽舞等,其共同特点是以道具为主,表演时动作幅度较大,身体灵活自如,节奏欢快,充分体现出白族的舞蹈风格。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爱生活的民族,有名的白族绕三灵便是大理洱海周边白族人民的一个歌舞盛会。在这一天,四乡八寨的人们都会聚到一起来,对歌、跳舞,非常热闹。
彝族舞蹈中有代表性的是“打歌”和跳菜。“打歌”是最常见的彝族文娱活动形式之一,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简洁明快,气氛欢快,在笙、笛的伴奏下人们舞步翩翩,现场气氛热烈,极有感染力。“跳菜”的意思就是舞蹈着上菜,是彝族民间的一种迎宾舞,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敬意。“跳菜”是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的结合。漾濞彝族地区还流行着一
初中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