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石榴教学反思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1
转瞬间,一学期又结束了。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个学期。这学期所教的课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声》、《东方之珠》。《石榴》是校内阳光杯赛课时所教的课文,有胜利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现学生从仿照课文起先,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3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美丽,以季节的改变,根据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索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觉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习花这部分,我主动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季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假如再教这一段,我会再美丽的音乐范读其次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似乎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兴奋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快乐。”……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纳“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爱好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许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殊兴奋,我想他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奇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打算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开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尝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从前迥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楚,详细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态、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态、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略微提示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态、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详细,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态、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晰。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4
每上完一堂课,回顾自己课堂教学上的成败得失时,总是感慨万千,在执教完《石榴》一课后,有个最大的感受:老师应当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对教材不能带上任何主观色调。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的明灯就会高高挂起。”我们对教材肯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有的课文令老师很喜爱,而有的课文老师很难动情,这样就很难使教者步入课文的底里。当上《石榴》一文的时候,我总感觉这篇课文描写的东西很抽象,很难打动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样,所描写的景物是我们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备课时,我就始终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无法深化钻研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做到于漪老师的“明灯高高挂起”。
当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化钻研课文时,我被感动了,感动于作者浓浓的乡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对石榴有着特别的感情才能将石榴的枝叶,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文章第一句话“我的家乡在枣庄,那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给你打开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将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语,一切物语皆情语,因此当再次备课时,我是完全被打动了,深化其中不能自拔。
从这次的教学中,我感受到老师没有挑剔文章的权力,大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我们肯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深化钻研课文,这样才能正确解读课文。“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是因为我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化的理解,所进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语文的人文性夫复何求?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5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