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执教: 尹美娜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 求平均数。教学目标: 。 。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师重点和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具/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计算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评析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 12本书,下层有 10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 11本书了,这个 11 是它们的什么数? (3)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从现实生活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概念,并巧妙渗透了平均数的区间范围, 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二、探究新知 ,探求方法。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按要求叠圆片,第一排叠 2个,第二排叠 7个;第三排叠 3个。师:看着面前的圆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想使每排的圆片同样多? 师:是个好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圆片同样多。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法。小组活动讨论。汇报交流。生1:我们先从 7个里拿出 1个给 3个,再从 7个里拿出2个给 2个,这样每排的圆片就同样多了。生2:我们是以最少的一排 2为标准。从 7个里拿出 5 个,再从 3个里拿出 5个,然后把这 6个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 2个,和原来 2个合起来,每排都是 4个,也同样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 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师:不管怎样移,我们都是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请你想一想:在刚才移动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相等相等小结: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内化拓展。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示出了平均数,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 7,3,6,4 的平均数是多少?) 生1:我是这样想的(7+3+6+4)+4=5,所以 7,3 , 6,4 ,的平均数是 5,我在加的时候还用了凑十法。生2:我是从 7拿出 2给3;6拿出 1给4,通过移多补少得出 7,3 ,6,4 的平均数是 5。出示幻灯:身高情况先估计一下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148,147,149 ,……) 算一算,比较一下估计准不准,谁先算好自己上来写到黑板上。生1:我是这样想的, 152 拿出 3个给 146,151 拿出 2 个给 147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 149 。生2:我是这样想的,这列数从 146 到153 ,里面少 148 与150,148 与150 的中间数是 149 ,所以这些平均数是 149
求平均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