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学反思1
三年级"时、分、秒的相识"是继二年级相识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秒”,并会计算简洁的经过时间。我在教学中刚好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如相识种面,复习相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于同课的薛老师几套专项训练,希望通过多做题来使学生更好的驾驭,更好的理解。可是当孩子们老师作业,我们分比批改制后,不仅有皱紧了眉毛,状况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较大变更,一些孩子照旧出错,照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答案令我们哭笑不得。一时间,我们觉得很失败,很郁闷,哪里出了问题?莫非是我们错了?
我们起先不断思索、探讨。同一年级王老师的孩子也在我们所带的班。这是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慧的孩子,他对这部分学问的驾驭比较好。当我们与身为家长的王老师探讨此事时受到很大启发。钟表的相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同时又要求孩子具备较好的计算实力。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常常性地去看表、记录时间。比如:吃饭前登记时间是几点几分,吃过饭后再登记时间,看看吃饭共用了多长时间。起先时可能说不精确,家长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孩子不仅巩固了学问,而且还培育了时间观念。同时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始终看到的是真实的动态的钟表,这比看画在纸上的钟面更直观、更生动。当孩子对钟面特别熟识之后,中标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种方法表示的时间,都会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之中,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还有,经过这次探讨,我也跟清晰的了解了孩子们认知特点。对于一个新的学问点,孩子们从相识到消化,是须要一个改变过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学学问就是要应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书面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肯定让他们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当然有它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了这些相识之后,我与薛老师又一起探讨商议设计了贴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巩固学问的形式敏捷的作业,同时与家进步行沟通,沟通指导方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希望我们的改进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相识和成长。
《时分秒》教学反思4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方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验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识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阅历,但在相识好钟面,相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学问体系,并转化为实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假如刚好让学生发觉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驾驭方法,形成实力。
3、对于钟面的相识不够形象、深化。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相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绽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相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削减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肯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觉,本课中,多次支配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胜利体验的人不是许多,假如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确定也会提高。当然,教学是一门恒久缺憾的艺术,本节课确定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还需更仔细深化地反思与完善。
《时分秒》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打算: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放射卫星吗?放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放射、跑步竞赛等。
二、自主探究,学习1分=60秒
1.探究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时分秒》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