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失缺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 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 罪道路的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 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 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 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 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香港及国外流入 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许多青少年正是由 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
5、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 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 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 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
"自尊"而攀比,为"行 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以上四方面对于青少年反而言均是外部 因素,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由于青少年犯大多文化 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 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6、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 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 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 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三、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 趋势,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因此,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 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保护性预防 构筑社会防线。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应加强有 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 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 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构筑社会防 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 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 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 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卡通、动漫的特点,将法制宣传知识融于这些为青少年所喜 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2、堵塞性预防 要构筑学校防线。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
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
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