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起先始终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化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绽开。
如第七章《盛唐之音》。提起唐代的艺术,信任大多数人都会最先想到唐诗。唐诗正是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顶峰。那么,它何以出现在这一时代呢?作者的分析给出了答案。唐代是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时代,帝国初始,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特别强盛,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沟通融合,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同样也带来了异域的文化。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沟通大融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建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在政治上,官阶爵禄日益代替阀阅身份,成为唐代社会视为最高荣誉所在。从前的门阀士族被压制,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与扩大,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学问分子可由考试而做官,参加和驾驭各级政权,突破了从前门阀世胄的垄断,一条充溢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他们开放。等待着他们去开拓。个人、民族、阶级、国家都处于蒸蒸而上的上升阶段。就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孕育出了盛唐艺术,孕育出了唐诗。它蕴含着对有血有肉的人们现实的确定和感受,幢憬和执着,渗透着具有青春活力的热忱和想象,即使是享乐、颓丧、愁闷、哀痛,也仍旧闪耀着青春、自由和快乐。
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若虚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爽歌颂;王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求建功立业的详细歌颂;最终,陈子昂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前者豪迈英勇,勇往直前,后者美丽安静,明朗健康。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惟其有盛唐,才能有唐诗,有李白。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化。并在足够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这都证明,《美的历程》是一部小书,篇幅不过十几万字;《美的历程》又是一部大书,它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工艺达数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读之使人神驰千年,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领会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捕获到华夏民族美的踪迹。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
美的历程是怎样一本书呢?冯友兰称:“这本书是部大书,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确如此,此书根据时间依次,依次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美的艺术和代表人物。纵观全书,作者从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细致地介绍了各时代的特色品,再结合上自己的立场观点,使中华文化绽放了更绚丽的色调。
在原始社会时期,远古图腾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起先,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正如作者所说:“你不能亵渎那已成陈迹的、僵硬了的图像轮廓,你不要以为那只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你不要小看那好像特别冷静的阴阳八卦…”这些图腾浓缩着、积淀着人们剧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而一些看似极其简洁的原始歌舞写照,实则照旧是图腾活动的表现。它们是写实和寓意的完备结合,具有严峻的巫术作用或祈祷功能。书中吸引我的又一个亮点则是几何形图案花纹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渐渐抽象化、符号化而来,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因此作者说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在我看来这些美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演化中吸取了前边的美,又为后世开创新的美供应了借鉴。
对美有意识的追求在青铜艺术时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最起先的纹饰简陋、粗制草创、乏美可赏到后来的纹饰繁复多变、器形轻灵多巧、寓意深远。青铜不再只是供人玩赏装饰,它被给予了一种社会时代精神,是对世间现实生活的确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摆脱。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对一个青铜器细致仔细的视察,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化探讨。
在一个铜壶上作者引用了《战国绘画资料》中的描述“第一层右方是采桑左方是羽射与狩猎;其次层左方是射雁…第三层左方是水战…”如此细致入微的视察令人赞美。若换作是我即便是观赏此物件也只会大致观赏一番,觉得其整体甚美,隐藏着文化底蕴,是不会沉下心去探讨这图案原委有些什么;背后是否有着某些深刻含义的。因此这里令我感受很深,仿佛有什么牵引着我,让我学会去视察生活。即便是某个局限性的空间也有很多细微环节值得我们去探究探讨,这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