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相识时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相识、相识时间的学问有系统性的相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相识时间》教学设计2
(1).能相识钟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洁问题。
教材84页设计了一副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相识钟面和电子表。学生每天都会经验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熟识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时。教材第84页下半部分,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比照出现,使学生相识整时。
学习目标
,能区分时针、分针。
,能认读整时的时间。评价任务
,会说出分针、时针。
,学生了解钟表与生活亲密相连会认读整时。
资源与建议
1. 《相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相识整时。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学问奠定基础。
2. 本节课流程:谜语导入 相识钟表 练习拨钟 课堂总结3. 本节课重点:正确读写闹钟上的整时。
本节课难点:正确、快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老师: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立刻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
。
通过听钟表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钟表
环节二
教学新知1.初步相识钟面。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细致视察钟面上都有什么?老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老师:同学们视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视察这个钟面。老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相识整时。
。
老师:你看它的分针都指向几?都朝上指着几?生:12整理归纳: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上拨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2时、6时、12时)
(3)对比6时和12时,你有什么发觉?
。
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相识钟表,知道怎样看表,怎样读时间
环节三
巩固练习1、找挚友:看桌面连线
2、猜一猜,小明几时在看电视,拨出一个时间
3、过1时是几时,教材94页第3题
4、同样是10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做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钟表的相识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老师:今日有小闹钟相伴,你学到了什么新学问呢?
谈谈收获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相识钟表
1、钟面上:(1)时针和分针
(2)12个大格
(3)12个数
2、整时整点:7:00 8:00 2:00
3、记录时间的方法:(1)一般计时法:7时 8时 2时
(2)电子计时法:7:00 8:00 2:00
《相识时间》教学设计3
《相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相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留意创建机会设计学生动手的环节,并借助钟表、钟面模型等实物进行协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教学设计,按部就班,
本节课教学依次:相识钟面——理解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