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
今日是一节练习课,如何让练习课上得扎实、好玩始终是我头疼的问题,正在为此事而发愁时,教研员夹着听课笔记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问我接下来是否有课,我笑着摇摇头,然后捧起批改好的家庭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应用数学学问的意识和实力增加了。如第10题的方框里填数,同学们很快地想到分成两个整十数相乘,也有学生想到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拆并。举例如下:因为25×4×16=1600,所以25×64=1600。50×2×16=1600,所以50×32=1600等。对于积的改变C规律有些学生不太会说,有等于今后多引导。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5
今日上了一堂小请客《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这是一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在刚学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同时学生已经驾驭了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因此本节课只要抓住新知与旧知的结合点,抓住几十几个十乘几的积是几百几十后,然后在几百几十的末尾添零这个重点,学生即可较好的驾驭。
我分三个环节实施了我的教学预设,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课题。先2×2和20×2等的题组练习,以及0×5的计算,以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到达能使旧知迁移到新知。
其次部分尝试练习,提炼建模。是让学生进行240×2的尝试口算,并说明实行这种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课的一个重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笔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用的是一般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老师提示假如根据口算24个十乘2的方法进行笔算,那么竖式先算什么?板书格式,用虚线表示你思索的过程,再追问24×2等于48,这个48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在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说说集中的0为什么变成2个?
最终提炼出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层练习,加以巩固。练习中增加了乘数中间有零和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较。
我设计预案时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究,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楚的思路。激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习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习中,我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有学生指出,把推断正误、发觉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其次个原则,就是体现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不让学生遗忘积的末尾添零。整堂课中我没有一再强调在积的末尾添零,而是依据每题前半部分算到的积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来突破这个难点的。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始终牢记这一点,积末尾的0就不简单忘了。在课堂的随堂练习中,只有一个学生忘了积的末尾添零。
在教学预案实施下来,学生驾驭的状况令人满足,整体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业的时间还不够;在新授部分,还不够完全放开,在口算和笔算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在尝试练习中,不要提示学生250和900分别表示几十个十和几个百,让学生干脆尝试,我这样教学减低思维难度。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驾驭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在课的起先,我先让学生口算以前学过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再选择一题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怎么写?让学生初步了解0先不要对齐。再创设了学生熟识的例题情境,放手让学生从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把学生书写的不同竖式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沟通对否,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实力。运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驾驭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课堂作业的反馈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学问把握的较好,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竖式不会写。
如:500×36= 竖式写成
5 0 0
× 3 6
又如:第5页的第4题:竖式计算时,留意到了0不乘,但计算0前面的数时积的定位错了。
以上的问题,有待于我再辅导。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口算算出结果。25×30,可以先算25×3=75,再在乘得数75的末尾再添一个0,就得到结果750。用笔算速度慢,在练习中,敏捷运用该方法也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计算,而且速度快。这种笔算的简便写法学生很简单出错,第一关于0所在的位置问题,其次整十数乘两位数的问题,第三如何进行验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重点主要放在探究计算方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