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慢行交通 意味着:
一个充满魅力、活力和更具人文内涵的城市。
控制设计多层次的步行系统,通过网络提高步行可达性;
步行系统的设置与公共绿带、开放空间、滨水空间相结合,形成良好城市景观;
强调步行系统与公交站点、公共设施分布的衔合。
2、布局结构:遵循“一心两轴两翼”的结构布局。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在中心布局,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两翼呈带状布局。
3、土地使用功能渐变,并注重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功能的复合性。
土地使用结构
规划用地汇总表
用地分类
用地面积(hm2)
比例(%)
行政办公用地
商办用地
商住用地
文化娱乐
会展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居住用地
绿地
其
中
滨河绿地
公园用地
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
规划建设用地
100
水面
规划建筑面积汇总表
项目
数值
比例(%)
规划建设用地(hm2)
-
总建筑面积(万m2)
其中
行政办公建筑面积
商办建筑面积
商住建筑面积
文化娱乐建筑面积
会展设施面积
医疗卫生设施建筑面积
教育科研建筑面积
居住建筑面积
土地使用构成
总规划用地:
总建筑面积:
容积率:
建筑密度: 20%
绿地率: 45%
分区
用地面积
hm2
建筑总量
万m2
容积率
A1
A2
A3
2
合计
中心区开发容量
A1
A2
A3
2270km2
350km2
69km2
523km2
21km2
3km2
890km2
191km2
3km2
11km2
150km2
40km2
3km2
天津滨海
上海浦东
沈阳沈北
郑州郑东
开发规模尺度比较
国务院挂牌四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郑州郑东、沈阳蒲河
中心区尺度:上海联洋社区、沈阳北站CBD、蒲河中心区、北京CBD
4km2
中心区地块土地使用兼容性与混合性的要求
控制示例
注重
土地使用兼容性与混合性
开发弹性
塑造
多元活力的城市景观
与多样化的城市生活
建筑密度控制原则
1、圈层式分布特点: 总体上,十字形的轴两侧的地块建筑密度较高,越靠近外围密度越低。
2、建筑密度分级:建筑密度共分四级,〈10%,10%~20%,20%~30%,30%~40%
3、非均质的要求:同一个片区的建筑应疏密有致,避免形成单调的建筑布局。
开发强度分布
建筑密度控制
开发强度分布:容积率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原则
1、圈层式分布特点: 总体上,十字形的轴两侧的地块开发强度较高,越靠近外围开发强度越低,局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开发强度较高。
2、开发强度分级:开发强度共分五级,〈,~,~,~, 〉。
3、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
绿地率控制
绿地率控制原则
1、圈层式分布特点: 总体上,外围地块绿地率较高,越往中心绿地率越低。
2、绿地率分级:绿地率共分四级,10%~20%,20%~30%,30%~40%, 〉40%。
3、防护绿地禁止建设,公共绿地中允许建设少量的休憩商业建筑,建筑密度小于10%。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原则
1、建筑高度分级:建筑高度共分五
沈阳沈北某区域整体规划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