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一、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2 施工准备
2. 1仪器设备
2. 1. 1精度不低于±6"、± (5mm+5ppm • D)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 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 5. 2路基挖方段应按设计高程及边坡坡度计算并放出上口开槽线;每挖深一步恢复 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高程点应布设在两侧护壁处或其他稳定可靠的部位。挖 至路床顶1m左右时,高程点应与附后的高级水准点联测。
2. 5. 3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50nh平曲线上宜为20m;当地势平坦且曲线 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可为40m。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 50nl时,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10。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各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 线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5m。
2. 5. 4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的断链桩,并应 根据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
2. 5. 5在桥台两侧台背回填范围内,应在台背上标出分层填筑标高线。
2. 5. 6对于管涵等构筑物应首先测设其开槽中心线及边线;达到槽底高程后,检测高 程并恢复中心线;管基础完成后,检测管基顶面高程,在管基顶面精确测设并弹出中心线 或结构边线。
2. 5. 6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2. 5. 6. 1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实测所有桥面铺装层高程, 较大,应向监理及建设、设计单位提出,以确定高程调整量。
2. 5. ,应定出该层的 ,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 度。
2. 5. 6. 3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 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10m,在 匝道处可加密至5m。高程控制桩上平置铝合金导梁或6 3钢丝绳;当采用钢丝绳时,每100m 将620以上钢钎砸入牢固的地面,其上固定It倒链将钢丝绳绷紧,使其平稳置于已测设 好高程的可调式托盘上。在摊铺机行进中,应有专人看管托盘,若发现托盘移动或钢丝绳 从托盘掉下时,应立即重测该处高程。
2. 6. 4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 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
2. 6. 5在匝道出入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2. 7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2. 7. 1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在使用摊铺机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其施工测量 方法同本标准3。2。6o 3款。只是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必要时, 应适当调整压实系数.
2. 7. 2路面中、上面层施工测量:当摊铺机采用下面层同样的方法作业时,其施工测 量方法同本标准3。2。。若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时,在摊铺机起步阶段应测量熨平 板的平整度及高度;进入正常摊铺后,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
2. 7. 3在匝道出入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2. 8路缘石、边坡与边沟施工测量
2. 8. 1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平曲线上宜为5叱当公路 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1n或采用回头曲线时,桩位间距不应大于3m。高程控制桩 的间距与上述一致.
2. 8. 2边坡与边沟的施工测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边坡放样时,应每隔20m在上口线定一点位,计算并放出相应桩号下口线位置,两 者之间用细线绷紧。
⑵边沟放样应每隔20~40m放出边沟中线及上口线;至沟底时每隔10m测设一高程桩。
⑶锥坡的施工测量应按照曲线设计形式计算坡脚轮廓线的放样数据,并按设计的坡度 要求计算长、短半径。锥坡放样一般采用支距法。
2. 9竣工测量
:中心线、高程、横断面 图示、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与高程.
4质量标准
0. 。1的规定。
表4. 0.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
度(km)
平均边
边(km)
测角中
误差
(")
测距中 误差 (mm)
测回数
方位角
闭和差
(〃)
相对闭和差
D工
dj2
DL
一级
4
5
15
—
2
4
10N
W1/15000
二级
2。4
8
道路测量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