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师编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编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 正后像
感觉后效:视觉后效(像) 负后像
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相互补偿: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机能来弥补。
如:聋哑人能“以目代耳”。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知觉的规律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客观方面: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③对象的活动性;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主观方面: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知觉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和声音恒常性。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及其品质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2、记忆的分类
瞬时记忆
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记忆 情景记忆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语义记忆(词语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的意识参与的程度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二、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
2、识记的分类
无意识记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 有意识记
识记 机械识记
根据实际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 意义识记
3、保持及其规律
(1)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保持的规律:
①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一般表现为减少甚至遗忘;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还表现为记忆恢复。(记忆恢复<记忆回涨>是指实际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实际后及时测得的保持量。)
②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记忆内容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能较好地保持,从儿时记忆内容简略、概括和合理;另一方面,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
4、遗忘及其规律
(1)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

教师编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才艺人生
  • 文件大小2.85 MB
  • 时间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