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2
浅谈现代职业教育
摘要
职业教育关系到职业发展的未来,不容忽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在继承传统教育优秀经验的同时,又将时代发展弥补起来,就产生了连续动作的 “ 幻觉 ” 。因此麦克拉伦提出, “ 每一格画面与下一格画面之间所产生出来的效果,比每一格画面本身的效果更为重要。 ”
但是,上述两个条件(逐格记录、创造动作幻觉)真的足以涵盖所有 “ 职业 ” 作品的共通性以及特性吗?严格说起来,像 live action 这种以一秒二十四格的方式去拍摄(记录)活生生的人与物
5
的动作的影片,其每一格画面与下一格画面之间的动作其实也可算是逐个拍摄的,也都依赖“视觉暂留”的生理现象而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所以,几乎所有 live action 的电影也都是广义的职业电影( animation film )。
而计算机职业出现后,上述两个“充分条件”也变得好像不那么“充分”了!计算机职业的基本原理其实与其它职业(或模型)的制作原理不相同。传统(相对于计算机)职业的技巧是 stop motion── 动作停格,逐格拍摄,逐格变化。计算机动画则是 go motion ——每一格动作与下一格动作之间没有停格制作与停格拍摄的必要。计算机动画的原理是——设定“原画”( key frames )动作的起点与终点后,若给予足够的参数,计算机会自动计算,自动完成连续的“动画”( in-betweens )。整个作品的一个段落可以以“真实时间”( real time )连续输出(如果内存够大的话),因此就没有传统职业所谓的逐格记录的特性了。当内存不够大时,画面的扫描虽然速度较慢,但也与传统职业逐格拍摄的意义大异其趣。因此,在计算机职业出现之后,有许多人根本认为计算机职业不是“职业”( animation ),也不是真人实物的影片( live action film ),而是一种完全新而独立的媒体。
那么,职业与卡通影片的区别又是什么呢?“卡通片”( cartoon )其实是一种由多格漫画转化成的职业形式。在当今专业职业工作者的词汇中,“卡通片”已被改称为“角色职业”( character animation )了。卡通片的特点是: 1. 以角色的行为、语言为主; 2. 讲故事; 3. 以线条描绘为主。早期的职业也多半是由漫画(英文即称之为 cartoon )人物延伸发展成的。卡通在华特 · 迪士尼( Walt Disney )创造出家喻户晓的米老鼠之后,使得这种职业形式变成了所有职业的代名词,也才使得世人普遍误解职业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这种误解在中国的职业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文章中也很普遍。例如中国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与中国电影出版社合编的一本《美术电影创作研究》的文集中,即可随处见到:“早在建国初期,文化部就已经明确了‘美术片要为儿童服务'”(特伟)这一类的口号。
把“职业”界定为给儿童看的电影,矮化(窄化)了职业的艺术发展性与社会功能。如本文开篇所述,职业其实只是一种电影类型。它包含了给儿童看的 卡通片 ,也有给成人看的 政治寓言 ,乃至抽象的 艺术短片 ,或复杂的 科技与技术表现 等等。因此,现代职业理论对于“职业”的界定是“利用逐格拍摄或制作连续放映而成的影片或视觉艺术”。
• 现代职业教育概论
• 从职业的本质与发展看现代职业教育
5
研究职业教育首先应当研究“职业”。职业教育的内容核心是“职业”,不了解“职业”又如何能搞好职业教育?因此在探讨完一些有关“职业”的问题之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是以科学方法建立职业教育体系。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指对于职业本质与发展的正确认识与展望。抓住本质是研究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眼光看代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而“体系”的建立则是完成教育目的必要途径。
从事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职业”的本质,也就是要明白“职业”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内容的教育,它有自身的特点。搞不清“职业”的本质就等于在黑暗中行走而没有方向。因此,了解职业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研究职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本质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确。传统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十分注重对于职业本质的研究,“运动规律”、“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本身就是对于动画本质的研究。
如果说传统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研究职业的“本质”与“形成”,那么对于“现代职业发展”的研究就应当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如前所述,进入 21 世纪以来,时代的进步使职业的概念得到了
教育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