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在行业专家眼中, 这一系列举措不只是在描绘经济发展的蓝图, 而是显示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及其今后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最有效途径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全会公报中有两大亮点最值得关注。一是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是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如果说前者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那么后者则为强力推进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这意味着,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今天, 中央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一场范围更大、层次更深, 甚至具有革命意义的改革。中国 35 年来走过的改革开放之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打破体制机制约束,解放活跃生产力的过程,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仍然算不上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 大部分改革只走到了半途, 仍然存在着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壁垒, 妨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在某些层面上, 一些政府部门甚至通过不断扩权, 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管制, 对国有企业的隐性补贴, 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替代, 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就必须重新配置资源, 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 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最有效途径。市场化改革的核心, 是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解放生产力, 在提高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无论是公报中提及的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还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都要从“权力重新分配、资源重新配置”的角度出发, 以全面市场化改革为主线, 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我国信贷资金的投放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 主要集中于政府项目、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传统行业, 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小。近年来, 信贷资金更是过度倾斜于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之和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近 35% ,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挤出效应。因此,新一轮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解决财政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入手,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其中, 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 就是要以事权调整带动财力重新配置, 重新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 将涉及全国范围内普适性的民生性支出责任上移, 实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国企改革同样面临优化资源配置的任务。预计未来国企改革将以国有资产资本化为重点,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完善产业链, 进行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 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内外部资源整合, 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特别要打破资源和权力垄断,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构建开放竞争的市场公平秩序,改变资本配置低效的局面。在三中全会公报中, 政府自身的改革同样释放出市场化改革的强烈信号。“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仅是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也对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未来的政府改革将围绕权力下放, 全面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未来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自由公平的制度环境,在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中央政府要承担起全国性、跨区域性事务方面的战略规划、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宏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可以预期, 政府与市场的各归其位和良性互动, 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主要红利所在。经济改革任重道远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人口最多的大国, 未来到底向什么方向前进, 经济是否能够在改革与稳定间取得平衡, 既关系国人福祉, 也关系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公报内容来看,围绕经济改革方面的内容有三大亮点。第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公报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了法律规范的重大意义。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创新型、更可持续发展”。从这一圆心出发, 未来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 都会向市场化的目标前行。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没有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着墨, 笔者相信会有细则出台, 既然由市场主导, 那么, 政府通过税收与货币改革激励机制, 远离市场定价机制,做好保障房供应,其他的交由市场选择即可。市场导向必然牵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 打破交易壁垒, 不仅国内的壁垒要打破, 国际国内还要同步开放, 此次全会提及自贸区
十八届三中全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