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词的学问,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沟通。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遗忘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诗人真的是喝醉了,(板书:酒醉)
——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让我们想象一下:
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关注色调:绿叶、红花、白鹭、余霞,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共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调)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围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
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是……;皮肤上感受到的还有……甚至,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
哦,诗人在这美景中被沉醉了。(板书:景醉)
(3)当我们的感觉这样流淌着,交织着,你的心底,充满着一种什么心情?(快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妙的,沉醉的,梦幻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漂亮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沉醉了。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你听——(《如梦令》歌词)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比照比读,延长课外
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生细致视察后沟通。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尝。
五、课后作业
举荐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书设计如梦令
酒醉
景醉
人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妙生活的酷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学问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梦令教学设计3
作者: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体把握全词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提高诗词观赏实力。
3、感悟词人早期酷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
1、教学难点:目标
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后改为“如梦令”。因唐庄宗《忆仙姿》词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而得名。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验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改变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愉快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快乐的心情和轻松悠然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厚。《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颖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擅长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背景资料: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建了显明、美丽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超群的表现技巧和美丽的艺术形象取胜。
3、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三、细读品尝: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写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试问”表明女主子公明知故问,表现了女主子公活泼的性格;一个“却”字,写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经意。一问一答,形式新奇新颖,语言浅近自然,充溢情趣。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用叠句形式把女主子
如梦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