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 篇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学问和生活阅历为基础,供应学生熟识的详细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关信息解决问题,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10、在处理教材时,留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七、全册课时支配:(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相识……………………………………………4课时左右
吨的相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相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八、各单元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相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实力的培育。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验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育估测意识和实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支配:约6课时
其次单元: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实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实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实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实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支配:约9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识的情境中学习几何学问。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相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学问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相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育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相识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