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花官镇大蒜产业化之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花官镇大蒜产业化之路:文献综述内容提要: 通过对花官镇白皮蒜产业组织与模式的实证分析, 阐述了花官白皮蒜产业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莱芜白皮蒜产业组织的形成机理和发展阶段, 指出莱芜白皮蒜产业组织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向发展阶段的过渡阶段。对花官白皮蒜产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基本的运行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营运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另外还研究了白皮蒜产业组织的模式, 绘制了模式示意图。最后对花官白皮蒜组织与模式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在对白皮蒜产业化组织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分别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政府的角度主要建议是: 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制定扶持政策、组建白皮蒜产业协会、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白皮蒜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推进白皮蒜产业基地建设。从市场的角度来主要建议是: 推进市场开拓创新、规范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关键词: 白皮蒜,农业产业化,组织与模式,实证分析,对策与建议产业化概述农业产业化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 是继我国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出现的又一次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和经济体制创新[1]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剩余产品的增加, 农产品进入市场难的矛盾凸显出来, 这就需要相应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和农村经济体制创新, 而农业产业化就是这种创新的突出表现[2] 。作为改造传统农业的一种手段,产业化的侧重点在于推进农产品进入市场,其目的是通过实行种植养殖加工、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 通过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3] [4] 。国内现状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较高的农场、大城市郊区和经济作物相对集中地区, 借鉴国外经验, 在农业区域率先突破单一的生产结构, 对策与建议东部沿海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针对国际市场需求, 建立了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将农业和工业以及贸易相结合, 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体系, 被视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原始形式;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山东烟台市和潍坊市几乎同时实施了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的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引发了我国继家庭承包之后农村社会经济的又一场深刻变革。从此,农业产业化在我国正式拉开帷幕。“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最早出现在我国新闻界与学术界[5] 。 1993 年,山东在总结农业发展经验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首先提出,充分肯定了山东维坊等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做法, 并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和地位等, 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6]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最早由《人民日报》 1995 年 12月 11 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给出, 该文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中心, 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一体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企业化管理, 把产供销、农工贸、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条龙的经

花官镇大蒜产业化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8jmni97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