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唐政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术后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36例老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例,黑色素瘤6例;肿瘤位置:额头11例、颞部10例、脸颊9例、其他部位6例。
纳入标准:(1)经相关诊断确诊为面部恶性皮肤肿瘤;(2)临床资料满足本次研究需求者;(3)家属/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4)年龄60-85岁;(5)均符合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言语及认知功能异常者;(3)肿瘤较小者,按照皮纹方向做梭形切口,切口直接缝合不影响美观者。

全部纳入研究的36例患者均进行面部肿瘤切除:临床数据显示头面部老年皮肤肿瘤的形状基本形态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肿瘤切除手术切除肿瘤范围需根据患者肿瘤基本形态确定,包括肿瘤体积、肿瘤边界、肿瘤位置、肿瘤性质等。手术切口距离一般设置在6-8毫米,切除过程中将皮筋膜层一并切除[4]。术中需强调肿瘤完全切除、借助神经监护仪避免对面神经的损害。手术步骤如下:首先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做好术前检查;按照肿瘤形状在其边缘处做切口;随后肿瘤在表皮者使用术刀将肿瘤切除,在皮下者沿肿瘤被膜行深层剥离切除,术后冲洗创腔[5]
在肿瘤切除完成后应用改进菱形皮瓣对患者术后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具体操作如下:改良菱形皮瓣的设计要严格按照术腔组织缺损的形状、位置、皮肤松弛度及皮纹方向而定[6]。进行设计时,缺损部位往往并非是规则的圆形,故需在缺损部位周围较深的一侧弧线正中部分设计菱形皮瓣,同时该皮瓣需满足与皮损直径相等且两边长度相等的条件;操作者还需对术腔能否在较小的作用力下进行合拢缝合;之后进行皮瓣转移操作,于缺损部位相同的解剖层将设计的皮瓣与周围组织进行完全的游离处理,紧接着将皮瓣沿皮肤表面推至缺损部位,使用无损伤线对创面及术腔进行合拢处理,对皮肤精细分层与皮下肌层进行缝合;缝
合皮瓣时,为了保证皮瓣与缺损部分完全重叠并有效降低皮瓣的张力及阻力,操作者需先对继发缺损处进行缝合,再对精细皮下肌层进行缝合。另外,缝合时结扎松紧线需保证在合适的松紧度上,局部的加压包扎需尽量贴合,这样可促进患者面部血液静脉回流,有效降低皮瓣肿胀发生的风险,但过分的加压包扎亦不可取,过分的加压包扎会增大皮瓣坏死的可能性。最后,可将蒂部做适当的修剪,但不能过度消耗皮瓣的基底宽度,以防患者的血运受阻。术后嘱咐患者定时换药、尽可能避免患处受压或触水。

(1)对比治疗前后色泽评分、美观度评分、功能评分,每项评分总分均为10分,分值高则提示色泽、美观度、功能状态越好。
(2)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皮瓣感染、皮瓣愈合不良、严重疤痕、皮瓣下积液。
(3)分析患者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治疗的满意程度,通过问卷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术后满意程度。总分10分:非常满意(7-10分),满意(3-6分),不满意3分以下[4]。(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

采用SPSS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22-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