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 祗辱一作:只 )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字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 “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 安定 ; 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 ; 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 (s ì) 之不能尽其材。
食(s ì) :通“饲”喂养。
食(sh í) :吃。
例: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
( 策 十二 : , ——自《木 》 ) 。
而
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 折,但是。 策而 之: ,表修 。
食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承接。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喂养, 。
食不 ,力不足,才美不外 :吃, 。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 ,代“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 ,代千里 的。 之而不能通其意:代 ,它的。
其真无 邪: 道,表反 ,加 气。其真不知 也:表推 ,“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 ,代鞭策千里 的方法。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
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是【策】
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名词动用 )
执策而临之 ( 名词,鞭子 )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它 )
其真无马邪 ( 难道,表反问语气 )
其真不知马也 (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它的 )
策之不以其道 ( 它的,代词 )
【之】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的,助词 )
马之千里者 (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
策之不以其道 ( 它,代千里马,代词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不译,补充音节 )
虽有千里之能 ( 的,助词 )
【以】
不以千里称也 ( 凭借 )
策之不以其道 ( 按照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 )
能以径寸之木 ( 用)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 吃尽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竭尽 )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吃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通“饲”,喂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吃一顿 )
【或】
或以为死 ( 有的人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有时 )
【易】
然
文言文杂说四马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