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很多》1
活动打算:
1、池塘里有一条大鱼、很多条小鱼,一只鸭妈妈、很多只小鸭,一只青蛙、很多小蝌蚪。
2、大树一棵,多个苹果。草地一片,多朵小花、一只蝴蝶。
我也请你们吃东西。”小熊请我们吃苹果。感谢小熊。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很多。现在妈妈把很多苹果分给宝宝吃,很多苹果哪里去了,宝宝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结:很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5、与小熊再见,以宝宝回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擅长仔细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相识“1”和“很多”》的教学中,我依据小班幼儿生活阅历不丰富,参加活动时的留意力简单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纳让幼儿干脆参加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好玩、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加嬉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留意力,让幼儿在好玩的嬉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很多”,引起幼儿对数的新奇和探究爱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相识“1”和“很多”是幼儿相识数活动的起先,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依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嬉戏、有意留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很多”。只学习“1”和“很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嬉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意幼儿嬉戏和好动的须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化目标。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分“1”和“很多”的教材,通过嬉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很多”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很多》3
活动名称
区分“1”和“很多”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区分“1”和“很多”。
2.发展幼儿的辨别实力。
活动打算
小兔子动物头饰若干个,魔术口袋1个(内可装1个乒乓球,很多块积木)。
活动过程
1.老师引发幼儿活动的爱好
参考嬉戏:老师带幼儿们去游乐园玩。在游乐园门口老师把门票发给幼儿们,并请幼儿们细致看一看手中的票上印的是什么(有的是印了一只蜜蜂,有的是印了很多只蜜蜂)?数一数,有几个?老师还要求手拿门票是一只蜜蜂的幼儿从红色拱门进,手拿门票是很多只蜜蜂的幼儿从蓝色拱门进。(检票时老师在一旁留意检查)
2.进到游乐园后组织嬉戏
(1)观看池塘里的鱼。参考提问:哪种鱼是“1”条,哪种鱼是“很多”条(有1条红颜色的鱼,有很多条黑颜色的鱼);视察四周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很多”个?
(2)观看动物马戏。参考提问:什么动物叫了“1”声,什么动物叫了“很多”声;兔妈妈邀请小挚友一起做嬉戏,兔妈妈跳1下,小挚友就跳1下,兔妈妈跳很多下,小挚友就跳很多下(也可先跳很多下,再跳1下)。让幼儿通过听、动进一步感知“1”和“很多”。
(3)还可组织一些活动(如钓鱼),让幼儿感知“1”和“很多”之间的关系。
3.区分“1”和“很多”
老师引导幼儿摸魔术口袋,摸一摸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很多”个。
活动延长
老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很多”个;漫步时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很多”个。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很多》4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感官相识“1”和“很多”。
2、相识“1”和“很多”,知道“1”和“很多”的关系。
3、培育幼儿视察、分析和口语表达实力。
4、喜爱数学活动,乐意参加各种操作嬉戏,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欢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相识1和很多》
活动打算:
创设嬉戏宫情景(停车场、红灯笼、供应数量是“1”和“很多”的物体)小兔胸饰每人一个,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爱好
师:“今日天气真正好,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嬉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开着汽车动身吧!”
二、相识“1”和“很多”
1、发门票
“嬉戏宫到了,可嬉戏宫不能随意进去,要有门票才能进去。”师问:“你们有门票吗?”(没有)“那妈妈有票吗?”(有)“有多少?”(‘很多’反复说三遍)
提出要求:现在妈妈把票发给宝宝,你们要告知妈妈你拿到了几张票?票发完后问:“妈妈手中有票吗?有几张?还有的票呢?
小结:很多的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也就是很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