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的高椅窨子屋下的耕读传家
周一渤 被称为古商城洪江“后花园”的高椅,并不是洪江的下辖村落,而是新中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会同的一个古村镇。在区域地图上,高椅被标注在巫水(沅水主要支流)中下游位置,在会同县城东北,离城48公里700年的高椅窨子屋下的耕读传家
周一渤 被称为古商城洪江“后花园”的高椅,并不是洪江的下辖村落,而是新中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会同的一个古村镇。在区域地图上,高椅被标注在巫水(沅水主要支流)中下游位置,在会同县城东北,离城48公里。
从洪江带着晨露和雨滴的叫卖声中跑出来,一头撞进山水田园和侗苗村寨勾勒的乡村画卷里,经过重峦叠嶂,沿巫水之滨的乡际公路来到一个叫鲁冲的三岔路口,看到写有“明清古村高椅”的牌子,箭头直指一条水泥公路。竹林中,山脚下,江水边,散落的村庄显得宁静而安详,掩映在山水和绿色之中的各式建筑则映现出一种乡土中国所特有的和谐色彩。
转过又一道弯,在半山腰的一棵古樟树下车子停了下来。我们站在路边向下张望,只见山下一弯碧水,市貌井然,一个整齐的白墙黛瓦马头墙的村落赫然在目。三面环山的地势,果真形如一把太师椅,高椅古村犹如修行的古朴道人紧紧地依偎在太师椅上和一江清流的臂弯里。
5代人,6次搬迁,终落高椅
在过去的岁月里,高椅靠江流河道打通了与外界的连接,随着巫水航运的衰落,高椅也是越来越隐秘。在古文献记载中,高椅所临巫水,被称为“雄溪”,是沅水中上游五条主要支流之一(雄、满、酉、舞、辰),古名“五溪”。在更久远的年代,高椅是名副其实的“五溪腹地”。
高椅今天的大姓为“杨”。按村里惟一的导游杨跃文的说法,在高椅村2200多口人中,有85%的男人都姓杨,女人姓氏复杂一点,因为“有很多是嫁过来的”。高椅村的杨姓,身份记载为侗族。但人类学家追根溯源,认为他们“并不属于真正的侗族”。村中有清代、民国留下的族谱,均称高椅杨氏为“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后裔”,这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家族的一支。高椅曾为“武陵蛮”南部,其土著应为侗族,住周围山上(今仍保存石榴寨、上坪寨等地名及一些破砖、烂瓦)。
据记载,杨氏祖先从江西吉安迁来,在找到高椅这个地方之前,曾“用了整整124年,5代人的时光,先后搬迁了6处居地”,最后“相地择居,卜云其吉,落诞于此”,并将原来“渡轮田”的地名改为“高椅”。此后,高椅杨氏兴盛起来,不断发展,就有分支迁徙出去。南京的下关乌衣乡巷,也称杨家巷,他们的祖籍便是高椅。杨跃文告诉我,他接待过一群四川来的杨姓游客,自称祖先也是从高椅出去的。
一棵千年的香樟,是最好的观景台,也是初识高椅的第一扇窗户。你会看到,五个山头呈梅花状把一大片密不透风的古民居紧紧地抱在怀里,一条小河弯成了大半个圆,河水清幽,似在向你娓娓讲述什么是风水,什么是旺族。
窨子屋构筑的一朵梅花
高椅,是一本书脊泛黄而脱线的老书,每翻开一页,都是百年孤独的老屋。那些青砖、白墙和黛瓦,那些窗花、壁画和石刻,仿佛都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也许你感觉就像是一场梦游,这里是你不堪尘世羁绊而渴望回归的世外桃源,满眼所及的皆是新鲜或陌生,却又在每一个细节中感到熟悉和亲切。置身其中的你,会感觉是在与时光静静对坐,有一种久违的淡定和恬适。
从整体来看,高椅古村的先辈们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哲
700年的高椅窨子屋下的耕读传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