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审美教育》的问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音乐审美教育》的问世
廖家骅 在我国当代浩瀚的音乐教育研究成果中,拙著《音乐审美教育》只是沧海一粟。特别是伴随着时光的流失,它已布满了岁月的尘埃,很难“与时俱进”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从酝酿选题、搜集资料、申报课题到最后完稿、出版不开始了具体章节布局的构思。我从搜集掌握的大量有关资料中发现,通过音乐进行审美教育不是现代人的发明,也不是咱们中国的专利,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历史中的一根红线。其中,既有丰厚的音乐美育实践,也有许多先哲学人的相关著述和精辟论句。我们今天研究这个课题不是开垦“处女地”,而是站在前人肩上承前启后式的学术开拓。因此,必须通过“绪论”等形式对中外有关音乐审美教育的历史进行一些必要而概括的回顾,借以厘清人类在构建音乐审美教育历程中的来龙去脉,以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由于本课题定位于审美教育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与对接,其读者对象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有关音乐、音乐审美、美育、音乐教育等基础知识的铺垫和介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由于音乐美学是一直处于在争论中发展的学科,有些基本概念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这为内容表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还是根据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思潮,摒弃了自律论美学的理论,更多地是以唯物论的观点来诠释音乐美、音乐内容等一系列基础知识。从音乐美学的学术性方面来看,这些表述难免存在“一家之言”的片面性,但最终还是获得了音乐美学专家学者和广大音乐教师的理解。由于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音乐教学心理的双向共构活动,审美教育的成功关键则在于音乐审美心理的激活与开发应用,因此剖析一些主要心理活动过程,探讨其有效的培育手段,则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当然,本课题的核心是论述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即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因此,必须体现一定的可操作性。为此,设置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章,对唱歌、欣赏、器乐、创作等主要教学内容的审美教育价值、教材选择和有关审美的教学实施,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其中,既吸取了他人的教学成果,也不乏许多个人经验之谈。而最后一章“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既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合格音乐教师的准尺,期盼能够成为音乐教师进修和提高自身修养的参照系。
初稿完成后,又多次反复琢磨、修改,除了严格核对了史料和引文之外,还增加了附录“中外优秀名曲举要”,推荐介绍了古今中外一些经典音乐曲目,以尽可能将本书的学术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劳动,一本16万字的《音乐审美教育》终于完稿。当时的心情虽如释重负,但对这样一项较为庞大的理论工程的质量,自己心中无数。1991年秋,我带着厚厚的《音乐审美教育》手稿,以试试看的侥幸心理,走进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由于当时出版业已经开始注重经济效益,我的这本理论著作是很难热销的。幸好音乐教育编辑室的同志最终留下了书稿,让我等待研究结果。不久,我喜出望外地接到了社领导同意出版的通知,并安排王顺通为责任编辑。人音社是国家音乐专业最权威的出版机构,在市场经济主导出版事业的大趋势下,他们仍然注重社会效益,支持学术著作的出版,不仅使我的课题得以开花结果,更主要的是这一出版方向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每当想到此,对他们感激与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为了慎重起见

《音乐审美教育》的问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