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授课内容一、病因及病理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相关辅助检查※五、诊断标准※六、治疗原则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由病毒感染侵犯心肌所至。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儿童期发病率不确切。病理病理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常见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病毒性心肌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同病原学。 :尚不完全清楚。①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②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 : 表现轻重不一。隐匿者有乏力、活动受限、心悸胸痛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心衰及休克,甚至猝死。也有部分病人成慢性进程,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常有神经、肝脏和肺并发症。 : 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及奔马律; 心衰反复发生者肺部可出现罗音、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心源性休克。辅助检查 : 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如早搏、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及 T波、 ST-T 段的改变,但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 ①磷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为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对早期诊断有意义。②心肌肌钙蛋白:对诊断有特异性。 ;收缩功能;有无心包积液及瓣膜功能。辅助检查 : ①分离病毒②血清特异性抗体 :视为金标准。但由于有创应用较少且由于取材局限阳性率不高。
赵学良《儿科学》14-病毒性心肌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