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1
学生对于一篇新课文,有许多的阅读期盼,如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写作提示等等。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有很多“上课期盼”,如切入角度、穿插生活故事、能否引起自己联想想象、有无创新、能否让我们有进步等。为背景,左上方写着《我的母亲》——老舍,右下方是老舍图像。左边字幕: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许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书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二)审美阅读,情感体验
老舍的母亲并不识字,她是一位一般的妇女,但她终归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宏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化”,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那么,在老舍的眼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品行?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化”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跟着作者走进他贫寒的家,去相识那位宏大的母亲。
学生阅读思索、概括,屏幕显示:
母亲的形象美 勤俭诚恳
吃苦耐劳
热忱好客
谦让随和
和善坚毅
作者通过回忆呈现了这位一般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
学生阅读思索: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争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12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化”。第17段也有这段话:“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非常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厚宏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微环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反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有不满和悲观,母亲依旧敬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化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找寻震天动地的壮举,也不在于对事务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微环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再找出本文中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微环节描写,体验母亲的真挚情感。
例①:(三姐出嫁时)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缓缓地走去。
例②: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老师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内心情感:
①作者以简洁的神态、动作描写,在极短的篇幅内将母亲内心对儿女难舍难分,又怕儿女为自己担忧而强抑哀思的困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笑”、“愣”、“叹”、“递”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画出了母亲此时此刻心潮的起伏线:由兴奋的巅峰跌入悲观的谷底,再强忍悲观之情“安静”让“我”离开,读者不得不叹服于母亲那颗宽容慈祥的心。
老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母亲的情感美宽容
无私
坚忍
(三)情感表达
听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读者与他一起体会人间这弥足宝贵的真情。此刻,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很多想说的话,这时,要求同学们搜寻记忆的点滴,呈现生动的细微环节,抒发真情。
老师补充:
“儿女各奔东西后,对母亲是一种温顺的煎熬,或许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你还是把儿女的照片和音讯当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信物……”
“娘的脚冬天也是裂很大的血口子的,娘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态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
“母亲
我的母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