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外感发热
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 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外感发传变。除虚体感 冒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对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外感发热病在卫表,一般 无传变。但老人、婴幼、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入里犯肺, 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 病辨治原则处理。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 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夹惊者酌配钩藤、薄荷、蝉衣、僵蚕、石决明 等熄风止痉;夹食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谷麦芽等消导之品。
五、疗效评估: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积分法
痊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显效: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有效:发热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
显改善或加重。
2020 年外感发热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药疗效总结和评估
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外感发热诊疗方案在我科实施3 年,随着中医药参与的增加和临 床疗效的突显,彰显了中医药操作。真正使中医药在外感发热治疗中 发挥了主导作用。全年收治外感发热病人73 例,其中风寒束表证28 例,占 %,风热犯表证
18 例,占 %。暑湿袭表证 20 例, 占 %。卫气同病证 7 例,占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32 例,占 %,口服中成药治疗 12 例,占 %,辩证选择静脉滴 注中药注射液 18 例,占 %,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 11 例,占 %,。所有门诊留观病人中医药参与率达 100%。
二、疗效评估与总结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痊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显效: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有效:发热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 显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总结
参照评价标准,全年 73 例病人出院前均作出了评估,统计结果 为:痊愈42例,治愈率 %,显效23 例,占 %,有效 8例, 占 11%,无效 0 例。
(三)疗效分析
应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平均痊愈时间为2 天,平均好转时间为1 天,与传统疗法相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说明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具 有显著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突出彰显了中医药的优势。
三、诊疗方案优化
对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外感发热病在卫表,一般无 传变。但老人、婴幼、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入里犯肺, 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 病辨治原则处理。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 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夹惊者酌配钩藤、薄荷、蝉衣、僵蚕、石决明 等熄风止痉;夹食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谷麦芽等消导之品。
2019 年外感发热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药疗效总结和评估
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随着中医药参与的增加和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