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时间过得很快,转瞬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始终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假如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说明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终在依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学问。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日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简单,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殊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详细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详细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运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洁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验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单元中简洁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类实际问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困难,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对应的数量,而是与这个分率有关的另一个数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就谈谈我就本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细心设计复习题
  从视察线段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再让他们通过比较,选出有用的条件自己编题、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视察和分析线段图的实力,同时,通过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编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实力得到强化,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一种满意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再通过分析自己的算式,说出题目中的单位“1”和算式所运用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学问得以巩固,也为后面学习例1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留意语言表述形式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句和数量关系
  “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这一类问题由于可以干脆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进行列式,学生比较简单驾驭。但是形如“一种毛衣,原价56元,现在的价钱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就其表述形式而言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时有肯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练习中我加强了语言的转换练习,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来表述“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实际用水量比安排节约1/9、实际产量增加2/7、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这一些句子,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各个分数的意义,对于单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对分率与分率的对应量理解到位。从课的实施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三)留意操作,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数量关系
  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我觉得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键句),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应当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突出这一关键点,我想支配一节补充课时,让学生依据关键句画图,通过物的操作活动透彻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写出多个数量关系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也是整个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的奠基工程,应当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在平常的教学中反复练习,我想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沟通与老师的提问中得到训练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例题与复习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接着再自己尝试解答。学生解答的时候,感觉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三下两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学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时,我先让同桌间相互沟通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细致视察一下学生,发觉他们都很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样,俩人都争着要先讲;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样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