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复习
复习要求
一、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五大理论依据: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
多元因素决定论
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
“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
系统理论
优势视角
五个
2. 字迹要清楚,不要潦草(电脑扫描阅卷);
,要分条阐述,按照(一)1.(1)的顺序标号进行。
,有可操作性,可以将案例的情景进行想象,对照你提出的策略或者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作为完成题目的标准。
(实在无从下手就先从身边的事情着手)
5、文字表达要尽量简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
作为社会工作师考试,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如同感,人在情境中等,在论述问题时,使用专业术语一方面体现你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你的专业认同。
6、要注意把握和分配好时间(拿到卷子的时候要将全部题目看一遍,从简单的入手。)
7、要戴手表。
考试题型
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一、答题要点
二、实例示范
重点:1、运用理论进行实务的处遇与分析
2、通用过程模式、通用过程与具体服务对象的问题的结合
***注意: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方案设计,找准服务对象的问题是提出介入策略或者设计方案的关键。找问题要把服务对象放在环境系统中。
需要
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
问题
服务对象
思考的介入角度
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介入策略
形式
内容
介入方法
直接方法
个案、小组、社区
间接方法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督导
社会工作研究
介入系统
微观、中观、宏观
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介入行动
直接介入
对服务对象直接提供的服务
间接介入
改变环境的工作
案例分析题
一、基本要求
应试人员须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二、基本题型
1、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困境,提出介入策略
2、分析某一实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及其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3、分析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提出某一案例的介入策略应考虑的因素
4、根据某一理论框架设计介入策略
5、对案例中的服务对象进行某一阶段的具体工作描述或者方法的应用,分析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属于哪一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
6、根据案例的工作过记录/描述,分析社会工作者完成了哪些阶段的工作(如可否结案?)
7、掌握预估的方法,如绘制家庭结构图、生态系统图等,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家庭成员关系,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资源
8、掌握评估的方法,学会运用基线测量、任务完成情况等方法对服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测评
9、运用内外影响力的范式分析服务对象的行为
10、分析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介入策略。
案例分析的答题要点
题型一:根据案例情况,分析问题,提出介入策略
1、通读案例,认真理解案例本身的事实,判断属于哪个实务领域的个案(儿童、老人、妇女、社区?);
2、根据服务对象的现状,联系该群体的需要,找出问题/困境,包括显在问题和潜在问题;确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3、分析问题的成因,选择相关的理论依据,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提出介入策略要点或解决方法,注意要结合相关的政策、文化习惯、传统的处理办法,注意法与情的结合。
4、提出介入策略
(1)从服务方法入手
(2)从服务内容入手
(3)从服务的形式入手
实施行动——介入:执行服务计划
案例: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小丽的故事
小丽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父母在她五岁的时候因爸爸有婚外恋而离婚了,小丽和在企业人事部门工作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对小丽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按时回家,稍有不慎便会遭到母亲的责怪和批评。小学的时候小丽的成绩不错,上了初中后妈妈发现小丽开始不爱上学,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经常因作业和上课的纪律遭到老师的投诉。后来发展到逃学、上网、甚至彻夜不归。现小丽的母亲带着小丽前来社工服务机构求助。
小丽有哪些困境?提出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第一步:这是属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第二步: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八个需要,找出小丽存在的问题:
父母亲离婚后,母亲失衡的心态,使得小丽缺少正常的家庭成长环境(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母亲管教过严,缺少正常的同伴交往,缺乏应有的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弱(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母女关系紧张,
学校的老师的批评,有严重的挫折感(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的需要);
彻夜不归,可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严重的越轨行为。
第三步:将问题进行优先次序的排列:
小丽上网彻夜未归为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小丽的学习问题
小丽的家庭关系问题
小丽的人际关系问题
小丽的情绪问题
第四步:分析小丽问题的成因
小丽的问题不是个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总复习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