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管道的护理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在我们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都要对病人携带的各种管道进行管理,它们分别具有不同功能。常作为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它们被配置方法是:%的生理盐水150 ml加肝素钠12500 U。
b. 封管方法 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稀释液3~5ml,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缓慢推注,边推边退,脉冲式封管,推注2 ml~ ml, ml~1 ml即全部拔出针头,完成封管。封管后再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回血后才能接上补液,不可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先消毒局部皮肤,拔出导管,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约5 min,防止发生血肿并覆盖无菌敷料,以保护局部,防止感染,必要时剪下导管末端送检。
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排出性管道
是指通过专用性管道来引流出体内的气体和液体等,常作为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
例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可以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a. 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昏迷病人可抬高床头30-4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排出,促进肺扩张。
b. 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或雾化吸入。
第二十页,共三十八页。
▲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a. 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按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保证引流管通畅。
b. 引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50-60cm,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引流管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和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注意观察。
c. 如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出现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了引流管,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a. 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时用两把钳子夹闭引流管,使其密闭。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连接管及引流瓶清洁。
,放无菌生理盐水,并做好液面标记。包括更换时间,和更换人签名。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
若管道意外脱出,应立即有油沙封闭胸腔穿刺点,通知医生。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 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症状,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
,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入胸腔引起张力性气胸。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监测性管道
是指放置在体内的监护站,监测病情变化的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等。
例如:上腔静脉导管不仅可快速补充液体,还可用来测量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和调节输液滴速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综合性管道
是指具有输入性、排出性和监测性功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
如:胃管即可以作为鼻饲管为患者提供胃肠道营养;又可以作为胃肠减压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病人的腹胀、腹痛等不适;同时监测胃液的量、性质和颜色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 胃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胶布应每天更换。
,成人一般约45—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此时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 。
,防止打折。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 胃管的护理
2.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抽吸胃液 。
A. 定时冲
常见管道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