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
走近陶行知,走进人生,走进教育,走进生活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所想
前言:一段人生一座丰碑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生和国家、民族、教育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的“生走近陶行知
走近陶行知,走进人生,走进教育,走进生活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所想
前言:一段人生一座丰碑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生和国家、民族、教育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的“生活教育”的追求,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挚爱,并以他的全部热血浇铸他的人生理想
教育救国,教育强国。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捧起这本不算厚重的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同时也捧起了一段人生,瞻仰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我用我的崇敬解读着那些略显陈旧的文字和那些依然闪光并灿烂着的思想,记下零碎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陶行知先生的永久怀念~
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教育的世界里,教和学是具体的东西,必须就着事本身才能展开,才显出教和学的意义,也才能真正的学明白和教透彻。
比如我们教学生学习生字的书写,必得结合具体的生字,和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到生字书写的具体笔划、书写的过程中,在这过程里做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出正确的方法,才能写出正确、美观的字来。我们要走进文章营造的奇妙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必得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文字、句段中做深入、细致的感知、解读,走进文字的深处,融入文字营造的浓浓情境中去,感动的同时也才能获得心灵的重生。
但,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又怎样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呢,我们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大讲特讲我们如何爱惜环境、热爱集体、做事认真、努力思考等,做着壁上观的事情。而我们是否找到了能结合的具体的例子来,和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做”当中去呢,即使在今天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课堂的教学仍然有那么多的脱离了具体的“做”的抽象的教和学,那样的结果如何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生活——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许多的文字和演讲中说到这样的话: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谚语,却也道出了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播的是瓜的种,收获的自然是瓜;种的是豆的苗,长出的也总逃不了是豆。环境对人的塑造也是一样的,而和人最最密切相关的生活的环境,对人的性格、习惯、认识的塑造更离不了“近朱赤,近墨黑。”的法则。教师要使学生尊重身边的同学,首先得创设一个相互尊重的班集体;教师想使学生个个热爱学习,必得创设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家长盼望自己的孩子积极上进,首先得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家。
我想,这里的“生活”二字不妨理解为“环境”,这环境是学生生在其间、长在其间的环境,而这环境中的一切美好、丑陋、卑鄙、高尚都是生长其中的孩子们成长的养料,师法的榜样。因此,塑造一个怎样的孩子,就去创设
走近陶行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