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动力教育
楚 欣 刘鹤男 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突显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 ,更是素质教育本身的要求。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校长陆旭意味深长地说:“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与表现能力,实践与探究能力。我们把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日常评价的重点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3种方式:一是发放标志性发展评定卡。二是民主性等级评价。三是班主任综合描述性评语。
“评定卡”是随时随地的评价,由教师发放。“卡片评价”是日评价,它使评价更快捷,更方便。“等级评价”是月评价,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等级评价”使评价更民主、更全面。“评语评价”是学期评价,由班主任撰写评语。“评语评价”使评价更人性、更准确。
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事关评价成败。学校把评价卡、月评价等级这些原始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由3个学年按一定比例构成:初一占20%;初二占20%;初三占60%。学校把学生的评价成绩作为中考推荐生选拔的唯一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天。老师的每一张卡片,都积蓄着学生的自信。学生收到每一张卡片,都享受着获取小成功的快乐。成功不再是3年后中考的考分,不再是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刻的欢喜,成功一下子变得离学生这样近,近得几乎随时就可以摘取。综合素质评价,不但给学生注入了成功的动力,也赋予了成功更温暖更切近的内涵。学生在成功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功,评价使成功时刻伴随成长同行。
综合素质评价,也在提升着我们教师的教育艺术。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积淀和形成的过程。这体现了新课改形势下,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师评价是教师心灵的折射,是教师教育艺术的体现。学会赏识,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批评,学会分享学生的成功。教师不再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学生,而是用赏识的眼光、进步的眼光、个性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于是,每一个学生都变得可教育、可关爱。改变教师传统的以成绩论成败的狭隘评价观念,教师才有可能登上教育的神圣殿堂。
――二级动力支持。
人是环境的产物,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集体。一个班集体是学生在校成长的重要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制约人,环境改变人,环境塑造人。治理学校环境,首先是治理班级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勤奋进取积极向上的环境里成长,这同样是在形成学生成长的他动力。他动力不仅来自于老师,同样来自于集体。于是,我们将评价的对象延伸到班集体。评价者是学校,被评价者是班级。
班级由3部分人构成:学生、班主任、科任老师。捆绑式班级管理评价,就是让这3部分人荣辱与共,责任共担,形成合力,实现成功。
(1)“红旗飘飘,星光闪耀”――学生行为习惯评价。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又一动力。这个动力的形成是内在原动力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需要尊重,需要赏识,这是他们内心的心理需求,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动力。一个集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好习惯就会慢慢形成。
“红旗飘飘,星光闪耀”评比台,将学生的自尊心升华为班级的荣誉感。为自尊而改变自己,为荣誉而改变自己,改变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这就是对班集体实施评价的目的。
这个评比台将个人自尊与班级荣誉联系在一起,将个人成长与班级进步联系在一起。这是第一个捆绑式评价,它将学生、班主任与班级捆绑在一起。
班主任是一班之灵魂,一班之统帅。建设团结向上的班风,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团结的核心是什么?是强烈的班级荣誉。向上的标志是什么?是具有强烈的班集体荣誉感。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就是激发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班集体荣辱感和责任感。树立“我荣班荣,我耻班辱”的荣辱观,激励学生为班级荣誉而学,为班级形象而改变自己。良好的班集体是改变学生的强大动力之一。
一面面红旗在改变着学生,一颗颗金星在激励着学生。
同时也在改变着班主任。捆绑式评价,首先评价的就是班主任,评价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人格魅力。无形的评价成为班主任工作推陈出新的成功动力。小小评比台,教师大舞台。
改变学生的思想,首先改变学生的习惯。改变学生的习惯,首先改变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给学生注入改变行为方向的动力。
(2)“班级民主管理之窗”――师生诚信教学评价。
这是第2个捆绑式评价。这个
成功动力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