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板块:自主学习案
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学问。2、把握出自本文的成语。3、分析人物性格并积累写作素材。
二、积累链接:知人知时知世知本 王受屈辱,长了赵国的志气,灭了秦国的威严,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很不兴奋。为避开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经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凹凸,最终使廉颇很受感动,非常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伴侣,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6、历史名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三、字音字形:
缪公(m ) 避匿( n ) 缪贤( mio) 汤镬(hu) 虽驽 (n )
6
肉袒( tǎn ) 盆缶 (fǒu ) 案图(n) 可予不(fǒu ) 渑池(miǎn) 诈 佯 (yng ) 列观 (gun )皆靡(mǐ) 传舍 (zhun ) 甚倨( j)
不怿(y ) 衣褐 (y h ) 睨柱 (n) 燕王(yān)
三、自学内容:
1、结合解释自读课文,积累解释中重要的字词及用法,熟识课文。
2、依据情节概括课文内容。
3、思索我们应向蔺相如、廉颇学习什么?这两个人物的可用作哪些作文的写作素材?
其次板块:探究学习案
一、导入: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在他们身上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刚毅品行和浩然之气。《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的情操、《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呈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流露的对民生疾苦的怜悯,《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呈现的对国家的耿耿忠诚 这些古代优秀作品无一不给我们以精神滋养、人格启迪,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人格、大魅力的一个载体。文化是依靠文人和文章进行传承。我们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进历史,感受史学巨著《史记》中所光荣精神。
6
二、进一步了解史记、司马迁。
三、把握课文内容(归纳概括)
1、依据自学状况,进一步明确课文内容: 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请分别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并找出相应的起止段落。
明确: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写了三个故事:
第1~2段:廉蔺简介。
第3~13段:完璧归赵。
第14~16段:渑池相见。
第17~21段: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2、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介绍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与地位。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亮,为下文这两人的冲突产生埋下伏笔。
四、分部分学习探究
学习探究重点:
1、文言学问的理解积累(基础学问的积累)。
2、情节结构的探究。(理解力量)
3、人物性格的理解。(鉴赏评价力量)
(一)完璧归赵
1、梳理叙事脉络
8
(1)赵君臣举棋不定(“三难”:予璧?不予?求人未得)有何作用?
①反映赵弱秦强的现实 ②为蔺出场做好预备(不同凡响)
(2) 第4段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借他人之口(侧面描写),为蔺出场做铺垫。
(3)第5段从蔺相如的对话中你发觉了他的什么特点?
出场便不同凡响,见事深刻、决断明确, 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3)用几个词语评价蔺相如跟秦王的斗争?
2. 在这场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足智多谋、英勇及不畏强暴。
(二)渑池相见
1、结构简洁明白——
会前计议
会上斗争
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2、但却呈现了一场精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