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rmula science of TCM
方剂学
绪言
:
:方:方子,汤头;剂:剂量,剂型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 确立选择组方原则
辨证审因治法药物方剂用量,剂型
•
: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学科独立见解性、知识系统性及与各科的广泛联系性。
:
任务:、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
,用方剂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分析探讨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内涵。
、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
重要性: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重要方面。
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1. 公元前三世纪:
《五十二病方》:是我载方剂的医书)
2. 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有辨证、治则,治法与组方原则,组方体例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绪言
3. 东汉时期: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载方 113 首,《金匮要略》载方 262首,去其重复,共载314方。该书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 南北朝时期:
北齐徐之才著《药对》,根据药物的功效,将其归纳类别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宋代赵佶著《圣济经》将十种演化为十剂,应用于方剂学,为方剂学以治法分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后世不少方书采用或借用。
5. 晋唐时期
(1)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
约成书于3世纪末
(2)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全书 30卷,收方5300余首。 30年后,又撰《干金翼方》以辅之“。全书亦为30卷, 2000余首。
(3)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
6. 宋元时期:
(1)宋,王怀隐等编纂《太平圣惠方》,共l00卷,载方 16834首。临床实用方书
(2)《圣济总录》,载方近20000首,有内·外·妇·儿·五官·针灸·正骨各科。
"堪称为宋代医学全书"。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和剂局的成药处方范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4)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等
方剂学绪言、第一、二章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