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绝句古诗的教案
这是小学绝句古诗的教案,是优秀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绝句古诗的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相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相识舟字旁。
2、有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观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到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肯定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肯定会春光无限。2、挚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唯恐我们的脑中不停的出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独具匠心。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观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观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到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欢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超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喜闻乐见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调美。
诗人绽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调,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迷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安逸?
二、结构美。
这首诗奇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其次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白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呈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比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气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四周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绘声绘色,构成了簇新而美丽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织。色调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爽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酷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须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缓缓。一日早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突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望见了什么?在教学其次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望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醉在一片美妙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气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视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觉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
小学绝句古诗的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