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 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气候较为熟悉的有利条件,有意识、有重点地扩大了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选择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本书所选的气候极值,已经或接近中国约2700个台站中的实际极值。由于资料方面的原因,台湾省没有或只有少数站参选。
我们知道,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极值分布的局地性是很强的,特别是地形复杂的山区,而气象台站网的密度终究有限;即使有几十年的资料,从气候变迁的角度上来讲,也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因此从时(间)空(间)分布这两个意义上来说,极值其实并不
“极”,也不可能“极”。不过,世界气象组织曾指出,30年的资料长度已经能够初步反映出当地相对稳定的气候特征,要求各国都进行30年气候资料整编。因此,从30年长度资料和一定密度台站中挑出来的极值,还是能够大致地反映出中国气候及其变幅的一个概貌。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 来自扬州 在线时间183 小时 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帖子33677 注册时间2008-7-13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4 09:23 只看该作者
一、中国气候概貌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邻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而造成的季风气候特别显着。中国幅员十分辽阔,南北跨50多个纬度,东西越60多个经度,从赤道带到寒温带,从热带雨林到沙漠景观都有。加之中国地形复杂,高差悬殊: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吐鲁番盆地又深陷海平面以下。因此,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气候资源优越丰富。
(一)显着的季风特色
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容量的差异,夏季大陆热于海洋,冬季则又冷于海洋。海陆的冷热变化影响了它上空的大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温越低,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就越高。所以,冬季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的高气压,东方和南方海洋上形成热性低气压;夏季的情况正好相反:大陆上形成热性低气压,而海洋上形成冷性高气压。好比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高气压区的空气不断地流向低气压区,这就是中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的主要原因。这种一年中风向发生规律性的季节更替现象,就称为季风。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着的国家之一。
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的亚洲内陆腹地,那里太阳斜射,黑夜漫长,热量收入少而支出多,空气十分寒冷干燥。这种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引导下就会向南爆发,北风呼啸南下,所到之处气温急剧下降,这就是寒潮。每年冬季中国总有好几次大幅度降温的强寒潮出现,较弱的寒潮就更多了。在这种频频南下的寒潮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普遍寒冷而干燥,成为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例如中国黑龙江省呼玛县与英均气温为4℃左右,冬草长青,绿水常流,平均气温与中国上海、杭州地区相仿,而呼玛县1月份却冷到零下29℃左右,遍地琼装玉琢,积雪深厚,宛若极地风光。
夏季风分为东南和西南季风两种。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和南海,主要影响西南和华南地区,但有时西南气流也可长驱北上到达华中和华北地区,引起那里的暴雨。
经过广阔洋面的夏季风,给中国大陆带来了丰沛的雨水,所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雨水集中在5~9月的夏半年里。例如,如果以30个省会的平均数值代表全国的话,那么夏季6~8月3个月的雨量占了年雨量的一半以上(53%),5~9月5个月的雨量占了年雨量的3/4;而冬季(12~2月份)3个月的雨量还不到年雨量的9%,10~4月7个月的雨量也只占年雨量的1/4。一般年份里,东南季风的前沿雨带(东南季风与大陆上北方冷空气之间的锋面雨带)于5月中旬在华南出现,6月中旬向北跃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这里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雨带第二次跳跃,迅速推进到淮河以北,使中国广大北方地区进入雨季盛期。8月下旬雨带开始返回南方,中国东部地区雨季迅速先后结束。
中国各地雨季的早晚和正常与否,大都直接与上述季风的进退有关,一旦季风规律反常,就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例如1959年夏季,因为东南季风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它的前沿大雨带反常地迅速北上,使通常在初夏季节梅雨较多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了干旱,持续达2个月之久,1978年也是类似情况。而1954年夏季正好相反,东南季风被北方冷空气所阻,一直到7月下
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