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整理
这是阿基米德原理学问点整理,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阿基米德原理学问点整理第 1 篇
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利用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学生成果相比较方法,对初中物理的内容进行了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试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缘由。下面来探讨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试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试验:试验1。
②按本节课文试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试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老师简介试验步骤。说明留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试验小组汇报试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3.学生试验本节课文中的试验2。
①明的确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试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
③将试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几个试验小组分别汇报试验记录和结果。
老师总结得出:漂移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说明:试验表明,木块漂移在其他液体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老师总结以上试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觉的闻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老师说明:
依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例1:如图12-3所示(老师板图),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老师启发学生回答:
由于,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体,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示学生留意:
(1)仔细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运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5.老师讲解并描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板书: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三、小结本节重点学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5各题
阿基米德原理学问点整理第 4 篇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相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状况从试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很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阅历,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探讨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状况下与深度无关,订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课程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洁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采纳老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协作边视察边分析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终总结结论并归纳试验定律。之后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酷爱科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