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20页。
第一页,共20页。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第一页,共20页。
第一页,共20页。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第二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三页,共20页。
第三页,共20页。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第四页,共20页。
第四页,共20页。
1、音: 辩 biàn
2 、辩是形声字,结构是内形外声。形旁:言部。
3、意义:说话,言语;申辩和辩论的意思。
第五页,共20页。
第五页,共20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向东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游历
第六页,共20页。
第六页,共20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
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离开
开始
认为
助词,无意义。
正午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七页,共20页。
第七页,共20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到
像
就
刚刚
圆盘
这
是
的
yú
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第八页,共20页。
第八页,共20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cāng
形容清凉的感觉
伸手、热水
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第九页,共20页。
第九页,共20页。
以为
谁
shú
嘲笑
判断
通“智”,智慧
你
wéi
zhì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
第十页,共20页。
第十页,共20页。
两小儿辩日
第十一页,共20页。
第十一页,共20页。
两小儿
辩日
初出
1如车盖
(大—近)
2沧沧凉凉
(凉—远)
日中
如盘盂
(小—远)
如探汤
(热—近)
孔子
不能决
第十二页,共20页。
第十二页,共20页。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温度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第十三页,共20页。
第十三页,共20页。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第十四页,共20页。
第十四页,共20页。
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说明:知识是无穷的,即使是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课件a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