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及媒介教育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及媒介教育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及媒介教育分析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化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应的福利保障的缺失,工作、生活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的家中,成为留守儿童。本文采取全国妇联(2013年)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的儿童。”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与2005年数据相比,数量增加约242万,总体规模继续扩大。庞大的留守儿童成长过程缺少父母的教育和亲情,情感上长期处于孤独状态,行为缺少必要的引导,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身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缺少社会支援系统,常常是独自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顺畅地渡过成长期,而将这些问题延伸至成年期。虽然不能简单地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化,但千万的农村留守儿童迫切需要我们的关注。在传统父母、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中,父母不仅是子女情感交流、依赖的对象,也是未成年子女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而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父母缺位留下的空白,成了寻求感情慰藉、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因而,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目标设定和提升路径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分析
媒介素养的提升研究依赖于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的深入了解。目前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并没有全面权威的调查研究结果。有学者做过小规模的调研工作,典型如郑素侠,2011年她通过对河南省许昌县四个村庄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其研究结论包括电视在留守儿童媒介接触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及网络日益成为留守儿童娱乐消遣的工具,这个研究结论也在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出现。然而,综观这些研究结果和笔者长期对江西的实地调查,发现这些研究中可能遗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根据大众传媒发展现状,留守儿童有机会接触到的电子媒介有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脑、智能手机;纸质媒介有报纸、杂志和课外书。尽管电视机和电脑网络是留守儿童接触频度最高的媒介,但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可以得知,纸质媒介拥有电子媒介不具备的影响力量,对受众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江西调查发现,12岁的女孩思雨谈及课外书《哈利·波特》时,多次强调对书本描述的奇妙世界的惊讶,从笔者的观察看,这实际上帮助女孩从《哈利·波特》的阅读经验中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因而,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情况分析不能简单地用媒介使用时间来衡量,更要充分考虑不同媒介接触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这才有助于我们更为科学地设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路径。
二是在现有的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研究中,并未对留守儿童进行区分,将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现状、媒介需求及偏好视作相似。实际上,根据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的儿童对媒介需求和使用现状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于具有相似境况的留守儿童,年龄在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中具有较为明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及媒介教育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