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一)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国史的通名,又是鲁国史书的专名。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历经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春秋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三传区别?《左传》重叙史其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与《谷梁传》重义理它们的内容和特点在今人看来大同小异,二者都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或“宗旨”,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因而史料价值远远低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为《左传》的首篇,也是《古文观止》的首篇。(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二、解题郑伯克段于鄢主人公事件地点(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等用法。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要人物身份关系性格特点文章结构段落号段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串讲?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如:齐侯、楚子、虞公、秦伯。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表扬的如:文、武、明;批评的如:厉、灵、炀;同情的如:哀、悼、怀。如: 汉文帝、魏明帝、晋武帝、隋炀帝。第一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伯克段于鄢程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