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83
1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市场的均衡也是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上一章我们介绍了银行体系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本章将阐述货币需求方面的理论。由于货币需求的因素比货币供给更为复杂,因此众多人们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这样,在剑桥模型里,个人在持有货币的数量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不完全受诸如他们是否使用信用卡购物等制度的约束。与此相对应,剑桥的理论没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剑桥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是由于货币具有以下两个属性:(1)交易的媒介。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人们用它来完成交易。剑桥的经济学家同意费雪的观点,即货币需求与交易水平相关(但并非完全相关),由交易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2)财富贮藏。货币的财富贮藏功能使得人们的财富水平也能够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财富增加,则个人需通过持有更多数量的财产来贮藏,而货币也是财产的一种。因而财富增加,则对货币财产的需求也增加。由于剑桥经济学家认为名义财富与名义收入成比例,所以他们还认为货币需求中由财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也与名义收入成比例。他们进一步认为,经济主体愿意持有的平均货币数量或现金余额,也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M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83
2
d在名义国民收入Yn中存在着一个稳定的比例K,因此货币需求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Md=KYn
由于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Y与物价的乘积,即Yn=PY。因此上式又可以写成:
Md=KPY (8-2)
这就是剑桥学派建立的货币需求方程式,该方程式表示人们意愿持有的货币存量Md与名义国民收入保持一固定的或稳定的比例。式中K表示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与现金交易方程相比,它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剑桥学派采用K,而不采用V,是与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需求有关的。因为研究K,就要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即研究决定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因此,K的引入开创了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如果K、Y都为常数,则物价水平与货币存量成同比例且同方向的变化。这就从另一方面得出了与费雪相同的结论。
但是现金余额说和现金交易说的货币需求方程式的内涵有较大的不同。首先,现金交易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现金余额说则强调货币的持有,即储藏功能。其次,现金余额说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现金交易说则注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最后,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是一个流量概念,而现金余额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是一个存量概念。尽管存在上述的诸多区别,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都是以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因而都是属于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流动偏好(liquidity perference)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求。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种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第一是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人们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满足日常交易活动的需要;第二是预防动机,即人们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第三是投机动机,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三种动机对应的货币需求分别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83
4
需交易求
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货币就会形成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时间,如果某人在某一时刻收入的数量和他在同一时刻支出的数量完全相等,则他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交易目的而保留货币。因此,交易需求首先取决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越长,交易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假定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已定,则交易需求就取决于交易数量的大小:它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而近乎同比例地增加。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交易数量是影响交易需求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更多的产品需要通过交易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因而参与交易的商品也会相应增长。另一方面,尽管交易总量中包括了各种中间产品和其它活动的交易,但它与
货币需求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