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过度投资.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过度投资
叶小霞 2007年5月15日,中信嘉华银行廖群在一场专题报告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当前的最大威胁来自“过度投资”而不是“通货膨胀”。他建议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到14%~15%左右,以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廖群表示,将通浅议过度投资
叶小霞 2007年5月15日,中信嘉华银行廖群在一场专题报告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当前的最大威胁来自“过度投资”而不是“通货膨胀”。他建议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到14%~15%左右,以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廖群表示,将通胀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不可取的,考虑到过度投资乃是中长期性问题,并且现阶段过度投资的问题对内地经济而言将是一个比通胀更大的威胁,政府反而应加强措施抑制过度投资的增长。目前,内地的过度投资主要源于两个企业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获得银行信贷太容易,二是企业高估投资回报率。因此他建议,可增加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幅度和频率,直至调高到14%~15%,从而切实有效地收缩银根。
如果廖群的观点是正确的话,,便证明了这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一、过度投资概述

过度投资,即指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的情况下,投资项目的决策者仍实施投资的一种现象。Jensen笼统地给出了过度投资的定义,是指企业投资于负净现值的项目。詹森和麦克林的“自由现金流假说”指出:经营者努力经营的成果由股东和经营者双方分享,而成本却由经营者单独承担;由于经营者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矛盾,这就会导致即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负,经营者也会做出投资决策,以满足获取由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各种货币、非货币收益的欲望。当经营者将公司过去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在负净现值项目上,而不是将其分配给股东时,就产生了过度投资行为。

二、文献回顾

过度投资相关观点的引入,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的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观点主要集中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等角度。Jensen认为,经理人会拥有超过公司所有盈利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此时经理人可能使用自由现金流来进行符合其自己最大利益的负NPV项目,因为他们能从控制更多资产中获得私人利益。Narayanan认为,当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经营者之间在企业投资项目的价值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可能实施NPV小于零的项目,发生投资过度现象。他认为,当信息不对称只涉及新项目的价值时,会发生投资过度现象。Stulz调查了融资政策如何被用来限制经理层在拥有股东所没有的信息时追求其自身目标的能力。其分析表明,公司的债务一股本比关键取决于现金流的分布概率和公司的投资机会。Goergen和Renneboog证实所有权结构的确影响投资对现金流的依赖性。Strobl认为,股东对基于股票的经理人报酬契约有效性的关心会导致公司过度投资。Richardson发现,治理结构有效地减少了过度投资,其中具有独立董事的大公司的经理较少可能过度投资。潘敏认为,信息不对称因素导致的新股东在项目投资后企业资产价值中的分配比例越低,

浅议过度投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贾赦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