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科学解释与因果解释的差异.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科学解释与因果解释的差异
摘要:在解释诸多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分清科学解释和因果解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亨佩尔的标准科学解释模型和休谟的因果观为重要依据,从陈述性、逻辑性和预见性三个方面来说明科学解释和因果解释的差异。在他提出的科学解释中有两个基本要求:(1)解释的相关性要求,(2)解释的可检验性要求。并且提出来了两个经典模型:即“演绎一定律”模型(D-N模型)和“归纳一统计”模型(I-S模型),合称为覆盖律模型。在D-N模型中有三个必须的逻辑条件:“。2.解释项必须包含导出被解释项所不可缺少的普遍律。3.解释项必须具有经验内容,亦即它必须至少在原则上能被实验或观察所检验。”①而在I-S模型中同样有三个逻辑条件:“。2.解释项必须至少有一个统计定律。它对于推导被解释项是必要的。,即它必须能够至少在原则上可由实验或观察来检验。”②
这两个模型不但可以解释自然现象,而且可以解释经验定律和更高概括的科学定律。例如用气体定律解释气球的膨胀或收缩,用气体分子运动论来解释气体定律,用牛顿定律来解释开普勒定律又用开普勒定律来解释行星运动等等都是它的典型例子。覆盖律模型之所以能够解释自然现象,是因为它具有严格的逻辑论证。
在因果解释中,一个进程实际上是原因和结果的物理连接。举例来说,茶壶的加热可使壶底的铁原子受热,从而影响了壶中的水分子。火焰是这些步骤的原因,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得到一个结果—开水。也就是说,事件其实只是两个或更多因果关系的岔路口,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交接结构”,它的作用是将“能量”或“信息”从一个空间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这一解释具有认知科学的性质,它导致一个拥有线和节点的网络世界的形成。
又比如,基因可以说就是一种特别的因果“标记”。遗传学家将鱼类的抗冻基因加入到番茄中,这样就会产生抗霜冻的西红柿。这样,抗冻基因就是这个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基因是由DNA组成的,一个氮基的DNA正是控制着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形成,这样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也就决定了化学反应中的细胞生成,同时细胞的化学反应也会影响身体的化学反应,这样,一个小型的基因化学反应就会对一个特定的分子、甚至事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谈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杨连菊、
《科学解释标准模型的建立、困难与出路》.,,“逻辑推导式是纯形式、纯句法的,没有观念形式说明原因和结果间的语义关系。但在这种纯形式中,我们又必须考虑原因和结果的事实关系。”①所以尽管此因果解释中涉及到包摄,但这里的“包摄”是一种物理关系而不是逻辑关系。
4
三、科学解释可预言,因果解释不具有预言性
“自然现象可由普遍规律和先决条件来解释,科学解释的目标之一就是发现合适的规律,并作出解释和预测。”这种合适的规律分为普遍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术语“规律”暗含着该陈述实际上充分得到了可获得的相关证据的证实。由于完全“证实”往往是困难的,亨佩尔采用了卡尔纳普的观点。
在统计规律中亨佩尔已初步表达了他的演绎的覆盖律解释观,科学解释是论证即覆盖被解释项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历史领域,亨佩尔提出了如下命题:第

科学解释与因果解释的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3890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