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灾害地理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灾害地理学》课程论文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治理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之一,她的总面积约 ×510 平方千米, 并且是我国境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易受到生态破坏的的地区; 据统计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自然环境非常脆弱, 古往今来以来人们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土地利用不合理, 使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遭受破坏, 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因而应该提高对该区域的治理措施。关键词: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农牧业、区域生态 1 、黄土高原的概况 、地理位置黄土高原是我国境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易受破坏的地区. 它位于北纬 34°~40 ° ,东经 103 °~104 ° 。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 南抵秦岭;包括甘肃省、青海省、宁夏省、内蒙古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地区,总的面积约 × 510 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 万平方千米,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吨。 、气候黄土高原地区处于我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冬春季受来自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降水较少;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影响, 炎热多暴雨。【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466mm ,并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夏季气象气候多变,暴雨天气容易发生导致泥石流、山洪等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水土流失现象特别显著。《灾害地理学》课程论文 2 、地表形态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复杂,沟壑纵横,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以黄土为主,黄土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土流失面积广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到处都存在水土流失,其土流失面积达 2,占总面积的 %。 、侵蚀强度大侵蚀模数大于 5000t /km 2·a的强度水蚀面积为 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 %;侵蚀模数大于 8000t /km 2·a的极强度水蚀面积为 2, 占全国同类面积的 %;侵蚀模数大于 15000t /km 2·a的剧烈水蚀面积为 3. 67万km 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 89%。【2】 、流失量多根据调查统计黄土高原部分多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沙量 16亿t,水土流失使黄河水平均含沙量高达 35kg /m 3,是长江的 29倍。由此可见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量之巨大。 、产沙地区从小流域看,泥沙主要来自于沟道,产沙时间集中产生在汛期。流入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多沙粗沙区,这一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 ,占黄河总沙量的80%以上。【2】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质原因地质因素是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之一,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 黄土主要是黄绵土,其以粉粒为主,黏粒含量少,土壤的崩解能力强,抗冲

灾害地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