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整理ppt
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型控股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香港金钟的中信大厦,现任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为常振明,上任主席为荣智健,董事总经理为范鸿龄。
整理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整理ppt
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型控股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香港金钟的中信大厦,现任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为常振明,上任主席为荣智健,董事总经理为范鸿龄。
整理ppt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于一九九七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更于中区海旁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中信泰富斥巨资,分两次从澳大利亚富豪克莱夫·帕尔默(Clive Palmer)手里买下西澳普雷斯敦(Preston)磁铁矿20亿吨资源量大约25年的开采权,并有权再获得40亿吨资源量的开采权。
中信泰富於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在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2009年(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凭借优秀的市场业绩和良好的品牌印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为中国企业奏响华彩乐章。
整理ppt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却发布了一条令世人震惊的公告:公司于2008年7月1日,为降低澳大利亚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了若干份杠杆式澳元衍生品交易合约,合约总金额达到94亿澳元。由于9月之后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大幅下挫了三分之一,这些合约已经酿成逾百亿港元的亏损:
截至2008年10月17日,,合约的未变现部分按公允价值计亏损为147亿港元,。消息传出,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应,%,,,暴跌至不足143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一半。随后,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纷纷将中信泰富的评级下调至卖出或减持,中信泰富的蓝筹股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上市公司,重拾投资者信心,事发后中信泰富的大股东中信集团公司及时伸出了援手,除为中信泰富紧急安排15亿美元的备用信用额度之外,还将中信泰富名下的杠杆式澳元衍生品合约转至集团公司,为其“兜底”,使中信泰富的损失锁定在156亿港元左右。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由于澳元汇率继续下跌,这些杠杆式澳元衍生品交易的亏损仍在继续扩大。有专家指出,,那么中信泰富杠杆式澳元衍生品交易的亏损总额可能扩大到260亿港元。由于中信集团出面兜底,这意味着中信集团可能承担多至上百亿港元的损失。
整理ppt
为此,一向稳健的中信集团公司的基础信用受到影响。11月18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公司的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等级由“11”调整至“12”,长期外币高级债务评级由Baa1下调至Baa2。截至11月28日,,%,市场上的恐慌气氛还未散去,戒备心理犹存,公众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还需要漫长的时日。
整理ppt
中信泰富事件分析
根源:内控制度的漏洞,中信泰富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违规,结果导致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百出。
整理ppt
(1)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董事会职能虚化。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未经过恰当的审批,而且其潜在的风险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
(2)重大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3)内控失败后补救措施有限。
从控制环境分析 :
整理ppt
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润,忽视风险。中信泰富在签订澳元期权合约之前,对澳元外汇走势没有做科学评估,盲目进行交易。泰富进行外汇交易不只是为了对冲风险,而是为了谋取暴利。
从风险评估分析 :
整理ppt
授权有问题或是涉及欺诈。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决策缺乏责任和监管。于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政策,公司本已设立的双重审批制度也未能组织事件发生,说明中信泰富已有的内部控制环节形同虚设,对高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