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战略:目标\规划及战略管理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摘要:现代化竞赛如今在各国开展的如火如荼。跑在前面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其他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流动。现代化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目值或第一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等。
其三,竞争优势分析。现代化结果包括特色性和多样性。在遵循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分析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选择可以保持和扩展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提出个性目标。
(四)注意事项
制定现代化目标,一般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尊重规律。政策目标应该符合现代化原理和世界发展趋势。
其次,符合国情。政策目标不能脱离实际,必须考虑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制约。
其三,适度超前。战略目标的时间跨度可以长一些,政策目标的时间跨度不超过5年。
其四,可行性。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不努力实现不了。社会可以接受,国力可以支撑。
其五,特色性。不同地区的政策目标,可以相互借鉴,不宜相互攀比。
其六,开放性。关注新潮流、新生长点、新科技等的影响,保持目标的弹性。
一般而言,现代化目标的不同类型目标,需要分别制定和分类管理。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综合现代化的政策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目标,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政策目标,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政策目标,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区别对待。
二、现代化规划
现代化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蓝图,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计划。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化战略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现代化规划有多种类型,例如,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国家规划、地区规划、领域规划、部门规划和专项规划等。现代化规划的制定,需要遵循现代化规律,需要考虑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需要量力而行。
(一)理论基础
现代化规划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战略的规划。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过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两次现代化有不同内涵、特征、动力和模式,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现代化;2005年发达国家已经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现代化理论为现代化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规划制定
现代化规划包括许多基本内容,如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分段目标和任务、路径选择、模式选择、重点选择、政策和措施选择等。一般而言,规划制定过程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开放过程,目标分析、任务分析和各种选择是交互进行的。
首先,目标分析。解析战略目标,明确基本任务,提出分段目标和年度目标等。
其次,路径选择。选择基本路径,选择实现三个目标的细分路径。
其三,模式选择。选择三个目标相关的合适的模式,或者进行模式创新。
其四,重点选择。选择三个目标相关的重点,明确重中之重,相应配置资源。
其五,政策选择。包括政策分析、政策创新、政策和措施选择等。
其六,形成完整规划。包括目标、路径、模式、重点、政策和绩效评价等。
现代化战略规划,一般包括战略目标、任务、原则、布局、重点和措施等。
现代化实施计划,应该包括年度目标、任务、要求、重点和措施等。
(三)注意事项
首先,一个重点。共性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是现代化规划成败的关键环节。目标是提高现代化水平,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有所差别。
其次,四个选择。路径选择、模式选择、政策选择和重点选择要慎重。
其三,分段规划。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战略规划是不同的。
其四,分类规划。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地区、领域与部门的战略规划等有所不同。
其五,国家规划。特别关注国家发达的方法和六个领域的优先次序等。
其六,地区规划。特别关注地区现代化水平、特色和竞争优势等。
一般而言,现代化规划,发达国家可以比较多地关注人均创新价值、人均高效劳动、人均先进技术、人均技能和投资效率等;发展中国家可以比较多地关注人均资本、人均技能、人均高效劳动、人均有效劳动、人均高效投资、人均有效投资、人均高级资产和技术进步等。
三、战略管理
现代化战略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战略管理需要战略制定者和战略执行者的通力合作,需要全过程的和良好的信息沟通。
(一)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大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目标制定、规划制定和战略预评价。
现代化战略:目标\规划及战略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