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 2 —
似是而非的漫思
闷热的夏天,热浪一波一波翻卷着。好想有场雨,暴风雨也罢,轻柔细语也罢,只要能驱除头顶的火球,都是好的。多么盼望有一片乌云,从头顶飘过,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深情的一瞥,也足以浇灭心中的烦躁与担心Word
— 2 —
似是而非的漫思
闷热的夏天,热浪一波一波翻卷着。好想有场雨,暴风雨也罢,轻柔细语也罢,只要能驱除头顶的火球,都是好的。多么盼望有一片乌云,从头顶飘过,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深情的一瞥,也足以浇灭心中的烦躁与担心。
昨天,天空来了一团乌云,它像心中期盼已久的恋人,在我抬眸的刹那,向我的窗口走来。我感动得直奔乌云的方向,哪怕一秒,我也等不及。当我一只脚还在门槛内,突然,什么也看不见了,换了人间。只见,风追着雨,雨赶着风,像盛开在海里的风浪,一瞬间,沉没了我的视线。隔着时空,我依旧看到了唐朝诗人齐己笔下描写的景象,“四郊云影合,千里雨声来。尽洗红埃去,并将清气回。”简洁的十六个字,若黑云翻墨,浑然天成。那一刻,我仿佛知晓了苏东坡为何将书斋名曰“喜雨斋”,想来,他肯定对雨有着别样的情怀,因此雨令情生,令意改,在他的诗词里我们寻找到了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感知到了“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透心满意。
张潮云: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听雨,是一种情趣,是一种情调,是一种造境,更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漫旅。窗外的世界仿佛一幅大写意的泼墨山水,恰如“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豪情万丈,观之令人心潮澎湃。始终以来钟情于写意画的点线效应,或渴笔淡墨,或焦墨勾画,或水墨渲染,看似漫不经心的线条不留痕迹地勾出内心深处的创境。那神似形非的艺术神韵,需要一颗怎样的玲珑剔透心啊!
Word
— 2 —
不论是写意还是写作,我们都追求一种形简意丰。正如明代徐渭题画诗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裁。”若深得其旨,我想,“敏锐”和“敏感”是并蒂的姐妹花。唯有敏锐的观看力,才能捕获瞬间的视觉冲击,进而深度观照,真实把握客体外貌实态,然而,细致入微的观看只能停止在对物象描摹的层面。如何昭显外物的气韵和神态呢?在雨的漫思里,脑海里浮出一对关系思维与存在。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我找到了问题的出口。无论是我们的详细感觉还是抽象思维,正由于有了敏感的触点,在对事物的外部现象正确反映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能动操作,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等。对客观存在的再制造过程中,融合佛家的“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也
似是而非的漫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