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针对有媒体报道称部分人员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一事,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说, 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 且没有证据表明, 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病。“缺乏新病毒证据”从 2009 年底开始, 陆续有媒体报道, 有一群怀疑自己感染了某种“未知病毒”的人群, 他们往往有高危性行为,起初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多次 HIV 检测均为阴性,可身体出现了白毛舌、关节响、皮下淋巴肿大等症状。邓海华说, 2009 年9月— 2010 年1月,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招募了 59 名自愿接受调查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了第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该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 并且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不是疲劳综合征”由于,考虑到调查对象自述症状与 XMRV 病毒( 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 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相似, 59 名调查对象也检测了 XMRV 病毒。慢性疲劳综合征, 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式命名。危险群常常锁定为办公室人员, 症状主要包括倦怠, 受睡眠困扰, 有无法解释的全身肌肉乏力, 或关节痛, 易受负面情绪影响。但调查对象的结果也都显示为阴性。不过, 邓海华说, 检测结果和初步结论没有得到该人群认可。之后, 中疾控又将血液标本送美国相关实验室检测。目前美方反馈称, 已经检测的样本艾滋病抗体均为阴性, 尚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未发现传染症状”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被访的“感染者”认为,他们的汗液、唾液,也具有传染性,甚至发现自己的同事、亲友也有了相似的症状。对于“传染性”的问题, 邓海华说, 在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 卫生部又组织专家于今年二三月份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等 6省(市) 开展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目前共调查了 40 人,其中包括曾参与过第一次调查的 15 人。邓海华表示, 综合两次调查结果, 卫生部专家认为, 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 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 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病患“说我恐艾,我不认同”自称感染未知病毒的病患表示,该病传染性强,感染后全身疼痛,淋巴肿大北京家具商人孙力( 化名) 注意到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4月5 日所透露的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没有什么未知病毒。孙力表示,他并不赞同卫生部发言人的这种观点。病症:无力和关节变形在与一个情人交往数月后, 38 岁的孙力认为,自己患上了某种可怕的未知传染病,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皮肤下有结核、全身游走性疼痛、膝关节变形。更让他担心的是他妻子与 13 岁的孩子也先后出现了类似症状,对比全家三口的血常规化验单,均出现白细胞总数、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略高于正常范围, CD4 细胞数值则有下降。他将症状输入网页搜索, 找到一个“寻找真相群”的聊天群。加入后, 孙发现群内均是自述与他类似症状的人,其中上海人林军( 化名) 是这个群的群主。这些病人的病症可归纳为,淋巴肿大肿痛、关节变形后发响、牙齿腐烂、全身疼痛。病人称“传染性太强”“你最好戴个口罩和我们谈话, 我们咳嗽时你要避开, 一起吃饭、喝水都可能会导致感染。”今年 3月 25 日晚, 记者在国家疾控中心附近的一家商务酒店见到林军, 他犹豫着握了一下记者伸出的手,说:“我手里有汗液, 你过会要洗手, 不要将手放在嘴上, 传染性太强”。林军称,他是被母亲感染的。 2008 年, 77 岁的母亲突然胃出血, 在输了 的血, 出院后便经常盗汗。“手上长皮疹,经常说手脚麻木,身上疼,关节会发出响声,身体变得消瘦,经常呕吐”。当年 5月, 母亲的手背被碎玻璃划伤, 林军收拾碎玻璃碴时不慎刺破手指, 沾了母亲的血, 14 天后出现“颈部淋巴肿大,膝关节酸胀,还能听到‘咔咔’的响声,全身游走性疼痛刺痒,与母亲表现的症状一样”。林军说, 据他了解, 群里还有些人是因为“有高危性行为”而被传染, 还有些则不知道自己如何被传染上的。求医无门? 林军称他是代表全国数千名“未知传染病感染者”到卫生部来信访的, 希望国家能重视这些“未知病人”, 尽快投入力量研究病患, 与他同住的还有 15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代表, 他们通过在 QQ 群里形成通联、组织上访。作为多个 QQ 群主的林军, 在群里号召“病友”将每人的“染病途径、表现症状、传染情况与看病过程以及各种血常规化验单”做成电子材料发到他的信箱,他负责召集“积极、坚定”的病友到国家卫生部上访。对于卫生部 4月6 日发出的通报,林军和孙力等病患都不认可。“我是先有身体的症状,才开始求医问药的,说我是精神因素导致的症状我不认可,不是先害怕才得此病的”。孙力认为,卫生部不能先入为主地只为
自述阴性滋病者不认同恐艾说法称关节变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