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六个方剂治百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十六个方剂治百病
十六个方剂治百病
“汪阿姨,你诊治疾病一般是从哪里入手?”
“我这一种是家庭简易治疗,上不了台面的,你不要当真。”汪阿姨客气地说。
“汪阿姨,中医就是从单方与简易疗法发展起来的,只要有效,就是宝,”汪阿姨说,“即使对脉象一窍不通也要装装样子,不然的话,就不成样子,就像演员上台要化妆一样。”
汪阿姨的话,使我知道天下有一些滥竽充数,假戏真做的中医师,对于脉象只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汪阿姨,你在没有脉诊的条件下诊治疾病,有没有觉得不方便呢?”
“我反正在几个方子里面翻来覆去,”汪阿姨说,“治疗自己家中的小毛病,有没有脉诊也无所谓。我看一些中医师临床上虽然也在按脉,其实都是摆摆花样子,看病认证一点也没有谱,真的还不如我。”
“你有没有遇见脉诊过硬的医师?”
“假如把民间的流言蜚语当真的话,我父亲也是以脉理高明饮誉乡里的。”汪阿姨说,“大家都传说,他能凭着脉象就能一五一十地把病人的病症说得活灵活现,头头是道。对这些神化了街谈巷议,我父亲也不明确地表示承认或者否定。

“你父亲的脉诊水平到底怎么样?”
“我父亲在教我脉诊的时候告诉我,”汪阿姨说,“他学了一辈子中医,在脉诊方面的进步最慢,甚至可以说一直保持在初学时的水平,没有大的突破。”
“你父亲初学时的脉诊水平是怎么样子的?”
“我父亲如实地和我交了底,”汪阿姨说,“脉诊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寸、关、尺的脉诊法,父亲把它称之为‘全脉’ 诊法,主要是在外感病的时候使用。这一方面。父亲说自己除了学会脉律不齐的‘结、代、促’脉之外,只学会八种‘全脉’的脉象。那就是诊察病位的‘浮、沉’脉;诊察病性的‘迟、数’脉;诊察体能的‘虚、实’脉;以及反映病情紧张度的‘弦、紧、缓’脉。”
“对不起”说了这句话,汪阿姨起身到后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手里拿着一包香烟步履缓慢地出来。
“另一种诊脉法是怎么样子的?”我继续问。
“另一种诊脉法就是寸、关、尺的‘分部’脉诊法,”汪阿姨说,“父亲说自己的体会是:先确定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
汪阿姨抽出一支香烟,点燃上以后就抽了起来,她的抽烟动作极为优雅。
他看我有点少见多怪的样子,就笑了一笑。
“你父亲所理解的生理状态下的‘分部’脉是怎么样子的呢?”
“两寸的脉应该是浮取即得,”汪阿姨说,“两关的脉应该是中取而得,两尺的脉应该是沉取才得。反之,就是病脉。”
“为什么是这样?”

两寸的脉是上焦心肺功能的体现,”汪阿姨小口地抽着香烟,慢慢地吐出来以后说:“浮取即得,反映心肺功能正常运转,若浮取不得,就是上焦心肺功能失常。寸脉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如果右寸浮取不得,可能就有胸闷、咳嗽、气喘、咯痰。两关的脉是中焦肝脾功能的体现,中取不得,反映肝脾功能失常。关脉也要分别左右,如果左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胸胁苦满、烦躁不安;如果右关中取不得,可能就有脘腹胀满、胃肠症状。”
我觉得‘胃肠症状’所指不是很明确,就插话:“汪阿姨,什么叫‘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纳呆、肠鸣、便秘、便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我父亲称为‘胃肠症状’。” 汪阿姨耐心地解释。
“汪阿姨,如果两尺的脉沉取不得,临床会有什么症状?”
“尺脉不分左右,”汪阿姨说,“如果沉取不得,可能就有腰酸背痛,耳鸣耳聋,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不育不孕等症状。”
“汪阿姨,你的记性真好,表达得也层次分明,你父亲在临床上都是这样地去使用的吗?”
“我父亲说,病人一进来,虽然没有开口,其实把什么信息都带进来了。”汪阿姨说,“再结合以上的脉诊所得,病人不开口,我们把他的症状综合分析,连猜带推地说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汪阿姨,你觉得这一套脉诊方法对临床诊治的意义大不大?”
“对于临床中医师,这一套脉诊方法是有用的。”汪阿姨说:“因此你不妨也学学,起码可以引起病人对你的信任与尊敬。然而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基本症状没有遗漏的话,脉象也应该包涵在其中了。再说要花上好多时间去旁敲侧击地试探病人,以求一问就知的症状。这一个作法,有点儿
‘医卜星相’的江湖术士的遗风,所以我不刻意去做。但是,我父亲晚年对脉诊的价值有他自己的心得。”
“汪阿姨,他的心得是什么?”
“他认为在正常的状态下,每一个人的脉象都是不一样,”汪阿姨说:“特别表现在寸、关、尺的‘分部’脉象上,这种区别是与生俱来的,中医师本来应该记录在案。医师知道了病人不生病时候的脉象,才能够对比与区别生病时候脉象的异常。我父亲认为《新唐书》记载许胤宗一番‘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可解,口莫能宣。且古人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的议论,其实是影射脉象因人而异和临床上以病定脉的无奈。他认为许胤宗的一番议论

十六个方剂治百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儒林
  • 文件大小2.79 MB
  • 时间2022-06-06
最近更新